□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曾涛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刘夏
“从前村里路不通,我们种植的水果、蔬菜都得靠自己背到场镇上去卖。现在路修好了,村上发展了连片的产业,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月日一早,柑子镇岐山村贫困户范翠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岐山村的变化缘于邻水县全力推进特色效益扶贫片区建设。今年以来,该县借鉴“”环线建设经验,成片推进增收致富产业,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特色效益扶贫片区,推进全县全域脱贫,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该县特色效益扶贫片区的核心区主要涉及观音桥镇倒朝门、擂鼓平、六合寨、香炉、三板桥、王家坝、大安、高房、快乐和柑子镇岐山、天子、桅子、金关、金鼓、春和两个乡镇个村,其中贫困村9个,贫困人口户人。
“通过环线建设发展,特色效益扶贫片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支撑有力。”邻水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这9个贫困村都将摘帽,户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 连片发展产业
从邻水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贫困现状看,大多水、路、房等基础设施薄弱。因此,破解瓶颈制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年以来,该县整合中省资金万元,实施新修环线道路、加宽道路、土地整治、水利等项目,环线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柑子镇岐山村村民李善朝尝到了甜头。
岁的李善朝年前在岐山村承包了亩荒山种植李子、枇杷、梨、板栗等果树,但因村里交通条件滞后,并未给他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前每到李子成熟时,我就和老伴将李子背到场镇去卖。辛苦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李善朝笑着说,今年村上通了水泥路,很多人都是自驾进园采摘,他没出家门就赚了3万多元。
“我们村的土壤、海拔、温差、光照等,非常适宜种植李子等水果。”柑子镇副镇长李俊介绍说,今年岐山村又整理出亩荒山发展李子产业,与临近的天子、桅子、金关等村形成李子产业带,增强贫困村的自身“造血”功能。
这仅是邻水连片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邻水在特色效益扶贫片区的核心区内,重点发展柑桔、李子、蔬菜、木本油料、草食牲畜等特色产业,其中发展李子亩、桃梨亩、柑桔亩、露地蔬菜和果园间种一万亩、香桂亩,建设牧草基地亩,新发展头规模以上牛羊养殖场1个,林下养土鸡5万只,养鹅1万只,贫困群众平均增收近千元。
农业旅游结合 助力脱贫攻坚
打扫房前屋后、喂鸡食、捡鸡蛋、摘菜、切肉……月日上午,观音桥镇六合寨村村民杨修荣忙前忙后,为客人准备午餐。“过去我们村穷,很少有人来,现在来的人可多了。”杨修荣高兴地说。
六合寨村位于华蓥山山麓,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两年前,该村通过引进业主发展旅游业,每当花开果熟的季节,大批游客闻名而来。
“客人来赏花、摘果肯定得吃饭呀。”杨修荣看准商机,今年4月,在六合寨村杨家塆开了一家生态农庄。客人们想吃农家饭了,一个电话他就准备好。“很多客人来自大城市,很少体验过农村生活,到了我这里,自己动手摘菜。”杨修荣说,他准备把后院的3亩地整理出来多种些菜,供游客采摘。
事实上,近几年,观音桥镇相继发展草莓、葡萄、西瓜、花椒、梨子、脐橙等特色产业,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今年,该镇又整理出撂荒土地,发展“千亩桃花谷”,同时与柑子镇连片建设万亩桃梨基地、万亩李子基地、万亩草食牲畜基地、万亩香桂基地、万亩柑桔基地、万亩葡萄园、万亩蔬菜基地,形成规模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致富。
“我以后也想开一个像杨修荣那样的农家乐。”贫困户钟太文开心地说,他现在在村里的几个基地打零工,平均每月收入近千元,他对脱贫奔小康有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健邻水记者站姜慧)“昨天下晚自习的时候,这条路上的灯好几盏都不亮,有些还一闪一闪的,晃得我差点摔一跤,没想到今天晚上全都修好了,效率真高!”月5日晚上9点,邻水县第二中学高一学生姜山下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