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容 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今年以来,邻水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建立土地专业合作社(简称“土地银行”)新机制,通过“一存”“一贷”,推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业主发展产业,农民务工、收息、分红,实现业主与农户共同受益,加快农民脱贫奔康步伐。同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该模式主要依托乡镇或村集体组织,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工商部门批准,成立“土地银行”,通过“存地”“贷地”“利益分配”三大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地”即“土地银行”与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书》,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到“土地银行”,“土地银行”按“存地”面积支付农户一定的保底租金,即利息。“贷地”即乡镇、村对存量土地进行开发整理,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随后,“土地银行”与入园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将“土地”放贷,对外流转。“利益分配”即除去支付存地农户“利息”外,“土地银行”每4年将净收益的%用于农民分红,将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5%作为贫困户帮扶资金,%作为运营管理资金和产业风险基金。
目前,邻水县首家“土地银行”已在观音桥镇六合寨村、倒朝门村试点成立,两个村共涉及户人,纳入“土地银行”共计.亩(其中:地.亩,田.亩),“土地银行”利息按照田每亩元、土每亩元支付给农户。
新闻推荐
□余伟月1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大雾还未散去,邻水县柑子镇岐山村李善朝家的院坝上就已经热闹起来了。“今年大豆收成不错,等以后李子产业发展起来,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了。小余书记,你说是不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