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聋”兄“盲”弟:幸福,与残疾无关

来源:广安日报 2016-11-2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李倩

见过廖继安、廖理华兄弟的人,都为他们的不幸而惋惜。

兄弟俩出生在邻水县梁板乡大坝村。73岁的廖继安是哥哥,先天聋、哑。弟弟廖理华64岁,在8岁的时候患脑膜炎,由于无钱医治,双目失明。

一起相依为命过了几十载,兄弟俩没有怨天尤人。廖理华说:“我们是幸福的。”

“老二,吃饭啦!”日前,记者来到廖理华家,他一边喊二哥吃饭,一边打着手势。廖理华正端着一碗白米饭,上面是香喷喷的腊肉和青菜,“这是我刚做的。哥哥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就多做点家务。”

“好香!”见记者夸赞,廖理华笑了,他说,“这些腊肉、青菜都是政府送来的。隔三差五就给我们送肉、送菜,还送生活用品。”

“真得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照顾。”廖理华盘算着,“五保补助每月320元,居民养老保险每月75元,残疾补助每月80元……我和哥哥每个月加起来有近千块钱。”

“我们不愿意给政府多添麻烦。”廖理华说,“我们兄弟虽然身体有缺陷,行动不方便,但是我们能想能做,靠双手也能养活自己。我们自己动手做的甑子、蒸格每年也要卖不少钱呢!”

廖理华和哥哥都喜欢动手做甑子,一种农村蒸饭用的厨具。他回忆,小时候常看邻居梁增伍做甑子,8岁那年生病后,闲着没事自己也试着做。“因为眼睛看不见,起初做得不像样。后来一直做、反复做,如今人们都夸我做得好!”廖理华有些自豪。

“别看它小,做起来也不容易。”廖理华说,一个好的甑子需要好的木材,由10来块组成,大概需要两天的功夫,蒸格也是纯手工编织的,绿色健康。

“伯伯,湖南有人看到你的产品,想请你帮忙做一个。”不久前的一天,廖理华从侄儿那里得知一外地人想买他的甑子后,便熬夜赶了一个。“他非常大方,给我寄了400元钱,世上还是好人多。”廖理华又露出了笑容。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甑子卖40元,如今能卖100元左右。廖理华透露,今年,很多人找他们兄弟做甑子,挣了几千元。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这传统手艺也渐渐消失。廖理华说:“只要我们兄弟俩还能动,就一定会做下去。”

兄弟俩吃苦耐劳,远近皆知。很多人都说,没见过这么能干的残疾人。“我们是几十年的邻居了,我劝他们去敬老院,可他们总说,比他们还苦的人多,能自己挣钱就不给政府添麻烦。”邻居甘翠珍,十分敬佩这兄弟俩。

其实,乡政府领导、村干部们也多次请廖理华兄弟搬到敬老院住,兄弟俩都没同意。“我们家有五兄弟,老大、老四、老五身体比较好,都成家立业了。现在老四在外面打工,我们就帮他照看房子。再说了,我们有手有脚能养活自己。政府已经对我们够好了,我们也得为国家着想,比我们日子苦的人还多着呢。”

幸福,与残疾无关。兄弟俩一起生活几十年,互为眼和耳,相濡以沫。如今,在政府、邻居们的关照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兄弟俩生活越来越好。“相信以后会更好!”廖理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项目“引擎”拉动经济提速

□邻水记者站孔虹姜慧一个地方没有一批大项目作支撑,没有一批好项目作保证,发展就无从谈起。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引擎”抓紧抓实,是邻水县决策层的共识。今年以来,邻水县以“项目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聋”兄“盲”弟:幸福,与残疾无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