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姜慧 孔虹
10月,走进邻水县的田间村落,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奋勇争先的热潮。驻村扶贫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难题、出实招,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人头攒动,干群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场面随处可见。
邻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明确强调脱贫攻坚“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务必迅速紧起来、急起来、动起来。并提出“树旗帜、立标杆、做示范”的意识,要求全县将其作为内生动力,人人以攻坚为己任,个个以克难为指向。2016年,全县要在完成省上下达的33个贫困村摘帽、14290人脱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之上,自我加压,计划完成60个贫困村摘帽、17151人脱贫;2020年,实现全县15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6214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邻水,这片厚重而又充满希望的热土,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在脱贫攻坚路上砥砺前行。
基础改善破瓶颈
路,连带着致富梦想。
10月11日,关河乡卧龙村6组贫困户罗昌银赶集回来,坐在家门口歇息,一旁的背篼里装着一些刚买的日常用品。罗昌银说:“我们老两口都快80岁了,做梦都没有想到,水泥路还可以修到家门口!”
据了解,卧龙村用3个月时间,新建了3.5公里通村道路,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连接着卧龙村和外面的世界。
水,承载着脱贫希望。
10月12日,看到清亮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汩汩流出,邻水县城南镇花石村贫困户范长生和老伴感慨万千:“现在吃水没一点问题,水龙头一拧就哗啦啦地流。我们都是60多岁的人了,没想到还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
以前,花石村一遇干旱吃水就要靠送,如今全村新建了4口蓄水池,解决了1206名村民的吃水难问题。
据统计,今年1-9月,该县新建通村公路310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7座,修建山
平塘23座,蓄水池120口,灌溉水渠10公里,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网络覆盖率达到70%。基础设施的改善,破解了邻水发展的瓶颈,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促增收
10月12日,柑子镇金光村贫困户钟仁清,一边喂鹅一边对记者说:“这批鹅10月底就可以出栏了,一年下来能挣好几千,今年脱贫肯定没问题。这多亏了养鹅大户李芳给我提供技术。”
钟仁清口中的李芳,是金鸿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常务理事长。在李芳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据统计,目前该村有5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养殖业。
近年来,邻水县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坚持以系统规划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关键,引导推行“贫困户+村集体+业主”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模式、“菜单+贫困户”精准到户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连片发展模式、“支部+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党建引领发展模式、“业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收益共享发展模式,大大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同时,依托贫困村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生态经济林果及药材等特色致富产业,积极发展坡地家禽、草食牲畜等特色规模养殖产业,组建了5个农业技术服务团,强化对产业扶贫指导。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扶持发展优质蔬菜8967亩、种植优质水果7901亩,发展生猪养殖21338头、肉牛羊5596头、家禽30余万只,养鱼1419亩,栽植药材5000余亩,建设茶园800亩,打造农家乐25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8户,培育龙头企业10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22个。
危房改造搬新家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现在我们一家人都住在窗明几净的砖瓦房里。”10月13日,王家镇寒安村贫困户袁国民激动地对记者说。
袁国民家的老房子修建于上世纪4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到处都会漏雨,用泥土浇筑的墙体也布满了裂缝。
今年9月中旬,袁国民得知他家的房屋能够申请D级危房改造资金,立即着手将原来的土墙房子推倒,并请工人在原地重新修建4间一楼一底的砖瓦房。“重修要花12万元,但是根据相关政策,我申请到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袁国民高兴地说。
安居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又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工作列入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竭力让更多的危改户、易地搬迁户告别狭小破旧的土坯房,住上坚固结实的新房子。
据了解,今年该县危房改造611户,目前已完成587户,24户正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02户,目前已完成69户,333户正在实施,确保年底前建成入住。
用真心赢得民心
10月8日,在邻水县古路乡台子村通村公路施工现场,“第一书记”王丹正在指挥施工。“我是2015年来台子村做‘第一书记\’的。”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王丹聊起了他的扶贫经历。
白天,他与村民一起劳动。晚上,他带上手电筒、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调查走访,走一户记一户,问人口、问收入、问困难,与贫困群众一起拉家常。不到一个月里,他走遍了台子村的117户贫困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
在邻水,还有许许多多像王丹这样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他们走出机关,走向田间,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贫困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以真帮换来真情,用真心赢得民心。
邻水县委、县政府从全县统筹选派
15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152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脱产驻村工作。同时严格督查考核,把驻村实绩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考察干部、在一线提拔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严格督查动真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提出“脱贫攻坚·常委先行”,每个常委分片包干,所有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带头逐村逐户蹲点督导,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易地扶贫搬迁,问计生产发展,察看***、精准脱贫举措是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水紧鱼跳”、你追我赶的攻坚氛围。
“压力层层传导,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可想而知,我们的动力和干劲更足了!”光河乡卧龙村第一书记张东明说。
围绕精心制定的脱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该县每月举行一次现场会评比、每季度一次社会评价、每半年一次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评估,确保***推进有力,落到实处。同时,研究制定《邻水县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方案》及督查手册,组建专门督查队伍,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截至目前,邻水县已开展了9次脱贫攻坚现场会,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32次,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培训8次,组织12个督导组对工作推进情况开张督查32次,印发督查通报16期。
督查促使各地干部转变作风,挖心思、找方法、创模式、借经验探寻脱贫奔康的路子,各种先进典型、优秀做法争相涌现。龙桥乡探索“低保兜底”模式解决贫困户医疗和住房保障难题;柑子镇金关村实施了以“小养殖、小庭院、小买卖”为主的入户产业发展;四海乡大沟村建设“专业合作社”增加群众收入。一些地方的电商扶贫、金融扶贫都各具特色,竞相发展,效益明显,受到群众欢迎。
新闻推荐
10月18日,邻水中学组织教职工到西天乡中心学校开展“精准关爱、阳光成长”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为11名留守儿童赠送了书籍、书包等学习用品,
月日,邻水中学组织教职工到西天乡中心学校开展“精准关爱、阳光成长”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为名留守儿童赠送了书籍、书包等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曾玲邻水记者站姜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