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姜慧 孔虹 本报记者 刘婧
“冯律师,借条要啷个写才合法哟?”
“借条要具有法律效力,一定要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以及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还有借款时间、期限……”9月2日,由邻水县司法局组建的普法队伍在邻水县龙桥乡河坝村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人员拿出写借条的模板给前来咨询的村民传阅,并逐条逐款地向村民细心讲解。
“以前,我认为邻里乡亲借点钱随便写个条子就可以了,现在才晓得,借条格式不合法,打官司都麻烦!”村民刘建清说。
“离婚后,夫妻财产啷个分配?”“哪种情形才算工伤?”“持卡人死亡,卡里的退耕还林补贴怎么取出来?”当天,河坝村活动中心挤满了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村民,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普法工作人员则耐心地为群众释疑解惑。
近段时间,不仅是河坝村,邻水县石滓镇晒金村、城南镇芭蕉河村、观音桥镇香炉村、两河乡大滩村等多个贫困村都迎来了数支热心的普法队伍,普法人员通过宣讲法律、设点咨询、分发资料等形式,面对面地把群众迫切需要的“法治营养餐”送到他们身边。
正如火如荼开展的“送法进贫困村”活动只是邻水县开展法治文化惠民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邻水县吹响“法治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号角,在贫困村常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贫困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争在今年内为该县152个贫困村配齐法律顾问,为61个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等,为贫困村新增“农村法律明白人”200名,夯实***工作根基,为脱贫攻坚凝聚法治力量。
新闻推荐
图为甘立华在给生态猪添料。本报记者兰宇摄□本报记者胡苗刘婧9月7日上午7时许,邻水县元宝枫生态猪基地业主甘立华,换好刚换洗的干净衣服,走进生态猪圈舍,查看生态猪的长势。圈舍内白净膘肥的生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