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甘立华在给生态猪添料。 本报记者 兰宇 摄
□本报记者 胡苗 刘婧
9月7日上午7时许,邻水县元宝枫生态猪基地业主甘立华,换好刚换洗的干净衣服,走进生态猪圈舍,查看生态猪的长势。圈舍内白净膘肥的生态猪正围着食槽,香喷喷地吃着早餐。
“还是养生态猪省事,不用清扫圈舍的粪污,还闻不到一点臭味。”甘立华感慨地说,他建的传统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不仅清扫费力,利用‘猪-沼-菜’的循环养殖模式都难以避免养殖场的臭气,“如今靠神奇的生物降解床破解了这个难题。”
顺着甘立华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圈舍地面铺着60公分厚的一层锯木屑、糠壳,上面还有生态猪活动后的深深浅浅的“脚印”。“这就是生物降解床。”甘立华说。
“神奇之处就在这里。”甘立华介绍说,由锯木屑、糠壳和从元宝枫树叶中提取的有机物质研制的微生物菌粉组成的生物降解床,能迅速将生猪的排泄物降解,使猪场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圈舍无臭味,绿色环保,“生态降解床3年更换一次,非常耐用。”
甘立华告诉记者,生态猪的食物由玉米、麦麸、豆粕和纯天然的微生物饲料组成,饮水中也特别添加了微生物降解菌液,除此之外,宽敞的猪栏还保证了生态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普通生猪重达220斤左右时,将进场培育成生态猪,而实现转化的秘诀就在生物降解床、饲料、饮水。”甘立华说,这样的生态种养技术能在2个月时间内降解生猪体内的重金属、农药、激素等残留物,“此外,每个生态猪养殖场都配备了通风降温等设施,生态猪的‘家\’都是冬暖夏凉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丽娟邻水记者站吕清辉)今年以来,邻水县结合换届后乡镇干部队伍调整变化较大的实际情况,把好“培训关”,分层分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切实解决好“缺什么”就“补什么”的问题,全面提升换届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