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中秋,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9-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定春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他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但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思乡,是每个身在异乡的人共有的情怀。在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时刻,却有一群常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中秋,或许只能是一种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

“中秋是桐子粑的清香”

姓名:包中强

职业:事业单位员工

目前所在地:内江离乡2年

“今年中秋是回不去咯,只有等女儿长大些,再带她回家乡看看。”今年28岁的包中强,记忆中的上一次回家,还是2014年春节。自那以后,2年多时间里,他再没回过广安。今年,他也没法回家乡过中秋。

“一个人在外地安家立业不容易。”包中强说,在成都念完大学后的他,只身前往内江工作。之后,在内江结婚成家,去年,他的女儿也降生了。

“现在女儿还小,一家人回老家的经济成本也高,再加上现在我的父母也都在外边打工,所以准备等女儿大一些,父母也在家的时候,再回老家去看看。”包中强说,虽然2年多没回家了,但家乡的味道却记忆犹新。

“我老家在邻水县兴仁镇那边,每到中秋,就流行吃桐子粑。”包中强说,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到中秋节的时候,就会到山坡上去摘桐子叶,回来后用水洗干净,再烧开水煮一下,然后把糯米发酵,之后再用煮过的桐子叶包上,形状有点像弯弯的月亮。

“上锅蒸不了多久,粑粑的清香味就沿着锅边溢出来了。满屋子那个香呀,吃起来更香更甜!”包中强说,桐子粑的清香味就是他记忆中的怀念的味道。

“每年那个时候,我妈妈都会做很多桐子粑,自家留一些,其余的都分给亲戚朋友,周围的亲友也会送些他们自家做的给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着吃。那时,吃着桐子粑,嘴里感觉就是中秋的味道。”包中强说,现在离开家乡了,吃不到那个味道了,在外地更是寻不到桐子粑的踪影。而桐子粑的清香,成了家乡留给他最深的记忆。

“中秋是家乡的小吃和妈妈做的菜”

姓名:刘秋利

职业:创业青年

目前所在地:北京

离乡7年

刘秋利家住枣山园区。算上念大学的4年时间,她已经在北京居住了7年了。早前,她在北京当音乐老师,前不久,她才辞了职,自己创立了一个培训中心,辅导小朋友们弹琴等。

“假期太短,路程太远,加上工作忙。”刘秋利说,尽管她已经连续几年没在家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很想回老家,但现实却让她不得不留在北京。

“事业刚刚起步,很多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每天都忙到很晚,尤其周末的时候更忙,有时还顾不上吃饭。”刘秋利说,今年中秋,她估计又是和孩子们一起过。

“以前在北京念书的时候,中秋就和同学聚下,买点月饼吃。工作之后,就和我所教的小朋友一起过中秋,想家人了,就打个电话给爸妈。”刘秋利说,中秋节越近,她就越想家,尤其想念家乡各种各样的小吃。

“酸辣粉、炸土豆、麻辣烫,都是以前在广安的时候最爱吃的,走到街上都可以买到,还想念妈妈做的粉蒸肉、麻辣鱼、炖鸡鸭。”刘秋利说,现在居住北京,吃不到家乡的味道了,偶尔有特别馋的时候,就去当地的川菜馆吃一顿,“其实味道并不正宗,就是想吃吃四川菜,找找家乡的感觉。”

刘秋利说,中秋快到了,身在异乡的她没有家人的陪伴显得有些孤单,她只希望家里的长辈们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希望小侄女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秋是孩子儿时的童真”

姓名:杨德辉

职业:建筑工人

目前所在地:广东顺德离乡15年

杨德辉和妻子赵慧芬的老家在岳池,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已经15年了。这15年间,他们回老家的日子并不多。有时一年回一次家,有时几年才回一次。

每年的中秋,杨德辉和赵慧芬都是在工地上度过,今年的中秋也不例外。唯一不一样的是,今年,他俩花了800多块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回不了家,希望能通过电话,看看电话那头的儿子。”杨德辉说。离家15年,每次回家,家乡变化都很大,但记忆中家乡的中秋,却始终没变过。

“那个时候,娃儿的爷爷和婆婆都还在,娃儿才几岁。我记得每到中秋节,那个月亮呀,又大又圆,亮得很。那个时候,我们就和家里的老人娃儿一起,端一根板凳到院坝头,坐着聊天,吃月饼,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杨德辉说,他记忆

最深刻的,是那时候的他总喜欢把儿子举得老高,让他骑在自己的肩膀上,带着儿子飞跑,跑累了就停下来,就问儿子:“你长大后,爸爸就老了,走不动了,你得不得背我?”那时候,儿子还很小,却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会,我肯定会背着爸爸的,爸爸你要到哪里去,我都背你去。”

“现在想想真美!一晃就十多年了。”杨德辉说,现在天天都在工地上干活,起早摸黑,很多时候都没时间去想这些事,但每当佳节来临的时候,这些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依然会漾起他心底淡淡的乡愁。

记者手记:

中秋是抹淡淡的乡愁

还记得儿时喜欢过中秋,因为有月饼吃,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长大后,我带着父母的叮嘱,背着厚厚的行囊到异地求学,当汽车启动那一刻,我隔着车窗,和父母挥手离别。那一年,我19岁,第一次体验了离开家乡的滋味。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呆了3年时间,之后再次离开故乡、离开家人,这一次是安家于异地,不会再回去了。

今年中秋,我同样也不能回家,心里自然是五味杂陈。最浓的是思乡之情,想念家人,想念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小时候和家人过中秋的滋味,家人不能团员,中秋的月亮在我心里也始终无法圆起来。

中秋,是团圆的季节,然而,对于像我一样身在异乡的人来说,它却成了乡愁的载体。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那样:“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但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中秋的月很圆,很美,然而中秋的思念和乡愁,却很长,很远。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巡演走进贫困村

本报讯(吕婷婷蒋斌邻水记者站孔虹)“今天是个好日子,吉祥的事儿都能成……”近日,伴随着喜庆的乐曲,邻水县“脱贫路·小康情”文化惠民扶贫下乡巡演来到御临镇文武村,给村民带来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中秋,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