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为群众开启小康幸福之门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9-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甘坝乡联合村昔日的荒山坡如今已成为花卉基地。(资料图片)

近日,柑子镇桅子村村民正在为树木剪枝,美化院落。

□尹存林 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文/图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房屋,纵横交错、宽阔通畅的道路,依山而植、郁郁葱葱的果林,饱含喜悦、洋溢幸福的笑脸……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正在邻州大地上发生华丽嬗变。

邻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着力构建三大体系,聚焦四个目标,创新五大举措,以152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带领全县人民书写新的幸福篇章。

构建三大体系竖起一面旗帜

2020,全面小康!攻坚拔寨,时不我待!在邻水县决策层看来,压力前所未有,唯有主动扛起责任、加压驱动,坚持一切围着脱贫转、一切扭着脱贫干、一切盯着脱贫看,推动形成多点发力、众志成城的决战态势,方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邻水打造成脱贫攻坚示范县。

“邻水要建设脱贫攻坚示范县,要‘树旗帜、立标杆、做示范\’,就必须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督查督办上出实招!”日前,在邻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上,县委主要领导的话掷地有声。他要求全县要充分借鉴学习南充市的暗访督查“七步工作法”,督查督办要高标准、高要求,敢于较真、敢于动真格,针对问题,严肃问责,不留情面,体现真扶贫、真脱贫。

自6月省脱贫攻坚专题会以来,邻水县再次擂响“决战152,建成示范县”的战鼓,构建起有力的作战指挥体系、严格的督查考核体系、科学的责任落实体系,为***、精准脱贫铺就了一条必胜的道路。

——全县设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中心,周密部署了“六大战区”“五大战术”,精心制定了作战指挥图、时间表;103万儿女紧跟步伐,全体总动员,全民齐上阵,攻坚之战力拔山兮。

——全县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考核、零容忍,有力推动扶贫工作上台阶。

——全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常委先行”“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委员我为脱贫做件事”“万名干部真心实意走基层”活动,所有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带头逐村逐户蹲点督导;各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等沉入一线,住在村、干在社,“不破楼兰终不还”,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大扶贫新格局。

聚焦四个目标立下一根标杆

最近,同石乡红井村贫困户冯友才来到乡上的爱心超市,领取了这个月的口粮:200斤大米、20斤菜油,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秋衣。今年66岁的冯友才,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常常走失;儿子在服刑,儿媳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靠种庄稼维持生计。冯友才家生活的改善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四个目标之一:“两不愁三保障”。

近年来,邻水县聚焦“两个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三有五有”四个目标,携手百万儿女共同唱响了同步奔小康的幸福之歌。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通过建立试点“土地银行”,探索出农村摞荒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通过财政投入资金量化为贫困户股权,探索出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和利益链接机制;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固定资产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邻水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8元以上,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500元以上,远超国家扶贫标准。同时,通过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走好生态路,加大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坚持把政策兜底作为贫困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在每个乡镇建立爱心超市,为特困群众免费提供粮油、衣物、棉被等基本生活物资,保证了贫困群众吃穿两不愁;通过全面落实“八免五补助”“先诊疗后结算”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地灾搬迁、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整修空置民房等,保证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通过减免学前教育保教费,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提高生活补助等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是百万人民的夙愿。该县围绕四好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绿化邻水”“洁净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两河”流域和华蓥山东麓生态修复与保护、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五大行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强力整治农村不良之风、实施雪亮工程、深入推进法纪“双七进”活动等,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照脱贫摘帽“三有”“五有”硬性验收指标,查找问题短板,加大督促整改,明确完成时限,并整合涉农资金,最大化保障项目建设实施推进。

2016年,邻水县在完成省上下达的33个贫困村摘帽、14290人脱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之上,自我加压,计划今年完成60个贫困村摘帽、17151人脱贫。四个目标,恰似驱动的四轮,和着攻坚的节拍,奏响了百姓的幸福之歌。

创新五大举措做出一个示范

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记者来到石滓镇中城寨村。这里的山地被平整得错落有致,黄栀子、红脆李、黄花梨等树木在地里茁壮成长。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改变来自于该县探索的“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

“这里属于地质灾害沉陷区,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让人心疼。”中城寨村主任胡建清说。为此,他和该村“第一书记”杜刚琢磨良久,最终采取权属不变、集体经营、共同管理、全村受益的方式,村委会统一把撂荒地、荒山荒坡收归集体经营,村集体提取产业收益的1%作为管理费用,其余99%由村民按土地面积、人口进行分配。鼓励土地规模化流转,并参与收益分红,业主、村民、村集体分别按收益的“7:2:1”比例分成。去年,该村规模发展黄栀子200亩、红脆李100亩、黄花梨200亩、有机花菜50亩,此外还发展生态山羊养殖大户2户,规划建设1000头肉牛和500只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场。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举措;举措若有力,幸福来敲门。为促进脱贫攻坚落地见效,邻水县创新五大举措,为群众打开通往小康的幸福之门。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布置、辅导、检查、批改脱贫攻坚作业,每月一次现场会评比、每季度一次社会评价、每半年一次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评估,确保***推进有力,落到实处。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六精准、六结合、六驱动”,保证***扶到点上,落到面上,扶到群众心坎上。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行“贫困户+村集体+业主”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增收模式、“菜单+贫困户”精准到户发展增收模式、“支部+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党建引领发展增收模式、“业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收益共享发展增收模式等,多渠道长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创新工作落实保障。实行每名“第一书记”1本工作日志,每个贫困户1个二维码信息牌,每个贫困村1个信息公示栏、1套规范的卷宗档案等,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摸得着、看得见的成效。

——创新痕迹动态管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研发设计了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登录后即可查阅县、乡、村三个层面脱贫攻坚信息,实现了脱贫攻坚痕迹化、科学化、信息化。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是广袤邻州正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舒心、快乐、平安、祥和,这是邻水农民正激情洋溢的幸福色彩。不待扬鞭自奋蹄,勤劳的邻州儿女正意气风发、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新征程!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巡演走进贫困村

本报讯(吕婷婷蒋斌邻水记者站孔虹)“今天是个好日子,吉祥的事儿都能成……”近日,伴随着喜庆的乐曲,邻水县“脱贫路·小康情”文化惠民扶贫下乡巡演来到御临镇文武村,给村民带来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为群众开启小康幸福之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