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曾涛 孔虹
9月27日,中共邻水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宣传文化中心隆重召开,确定邻水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邻水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一核、两廊、三山、六区、九组团”发展布局,大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创新驱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区域合作、绿色生态“五大发展战略”,推进邻水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实现由全省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打造县城核心功能区。以鼎屏镇、城南镇、城北镇、牟家镇、经开区“四镇一区”为核心,建设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绿色低碳、智慧节能、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新城。
——建设“两大经济走廊”。沿国道210至高滩区域,串珠成链,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设创新经济走廊;沿国道350大洪河库区区域,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建设绿色经济走廊。
——做强“三山生态产业”。依托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自然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走好生态路,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生态农业、林产业、休闲观光度假康养旅游等生态产业,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
——做靓“六大旅游区”。以天意谷、白龙峡、五华山、泥汉坪、铜板沟、大洪河为核心建设六大旅游区,通过保护和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历史挖掘,做靓景区,做响品牌,做大影响,着力打造环渝腹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县。
——壮大“九组团增长极”。以柑子、合流、坛同、高滩、九龙、袁市、丰禾、石永、兴仁等九个乡镇为中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特色场镇建设,实施组团式发展,多点发力,壮大县域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 转型升级
目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两大跨越”,核心在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强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围绕“11421”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工业强基、产品强质、品牌强企、园区创新、助困解危”五大行动,加快推进城南机电园、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建设,打造工
业经济发展“双引擎”,促进其他园区发挥优势竞相发展,确保将城南机电园创建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创建为省级经开区。
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汽摩整车及配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先导型产业,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同时,转型提升煤炭、水泥、农产品加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促进技术、人才、金融等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千万过亿元的航母型、科技型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互配套的企业发展梯队。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目标 形成宜居宜业城镇发展新格局
城镇是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要坚持研建一体、建管并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管、高水平经营,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加快形成宜居宜业城镇发展新格局。
强力打造县城核心功能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城镇规划与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有机融合,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进行规划打造,全面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加快华蓥山东麓生态修复保护,建设邻水城的背景板、邻水人的休闲谷、广安的会客厅、重庆的后花园。全面推进北部新区、西部新城、南部产城等片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住宅产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设3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海绵、智慧、绿色、低碳”目标,加快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护城河治理、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提升邻水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加快建设特色场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大力推进省级百镇试点,加快建设鼎屏、丰禾、九龙等全国重点镇和柑子、合流、坛同、袁市、兴仁、石永等特色集镇,重点把高滩打造成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渝合作前沿阵地,建设10万人口的现代幸福活力新城,成为重庆重要的都市功能配套区。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巴山新居”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基础配套、产业支撑,更加注重“建、改、保”结合,保护生态本底、体现民俗特色,避免“千村一面”,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新体制,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大交通体系,完善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配合做好广安至邻水快速通道、达渝城际铁路、广涪铁路、广忠黔铁路邻水段规划建设工作,改造提升国道350,加快建设省道202、208、406、407等重要交通干线,不断完善县乡公路网络,提高农村通达通畅水平,建设川东渝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目标 推进内外并举发展
改革开放和创新创业是加快发展的源头活水。必须坚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该县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交替运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优化要素配置,扩大有效需求。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企业融资发展能力和银行授信等级。大力推行PPP融资模式,引进国有大企业、上市公司、大型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等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商事制度、城乡用地和水电气要素保障等体制机制。
全面实施开放合作。精准对接国家内陆、沿江、沿边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完善全方位开放合作体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德国、俄罗斯、东南亚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协作,支持生产型外贸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鼓励邻水企业到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或开展服务贸易,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合作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纵深推进渝邻合作,建立完善与重庆毗邻区县合作机制,把区域版块经济做强、民生做实、生态做优。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全面提高招商质效。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科学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青年大学生和民间能人在邻水创新创业。依托产业园区,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商事等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新发展,全力构建百姓立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新格局。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目标 实现绿色富县、绿色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走“生态、绿色、低碳、环保”之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邻水,实现绿色富县、绿色惠民。
加大生态修复保护力度。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全方位立体推进绿化邻水、洁净水等“五大行动”,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有山皆绿、重点补绿、身边增绿,加快沿河生态经济示范带和沿山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生态红线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县。
打好生态建设“三大战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废气污染协同治理,加大城区油烟、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秸杆、垃圾焚烧管理,降低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放心水、吃上放心食品。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社会各环节循环发展,将邻水打造成特色鲜明的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县。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施全民节约节能行动计划,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目标 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该县按照中省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围绕“三年攻坚、两年提升、同步小康”总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突出“六精准、六结合、六驱动”,以“138”为主战场,以“六大片区”为示范引领,全域推进脱贫攻坚。全县上下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拿出“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干劲,主动担当担责,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引导各方面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集聚,向贫困村、贫困户发力。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计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富民产业,织密政策保障兜底网,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树旗帜、当标杆、作表率,全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步奔小康,建成“脱贫攻坚示范县”。
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力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民生事业倾斜,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建立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再就业扶持范围,增强就业效果。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强化学前教育管理,提高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职业教育中心,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努力发掘和弘扬具有邻水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全民医防保健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实施“健康邻水”行动计划,大力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加强社会依法治理。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要求,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务实推进,加快依法治县进程,统筹抓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操治虑乱,变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理念,创新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健全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扎实开展法纪“双七进”,深入实施以村规民约、乡贤文化等为重点的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培育良好社风、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依法保障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小宇邻水记者站吕清辉)“现在,公开栏把村里的每一项开支都清清楚楚列了出来,我们老百姓心里就有底了。”10月11日,柑子镇岐山村贫困户包中芬看着村委会“三务”公开栏说道。今年以来,柑子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