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兰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生活之道。但如何靠山吃山不毁山、靠水吃水不毁水?生活在三山两槽和御临河、大洪河流域的邻水人民有了新“吃法”。结合***工作,在二环山区、贫困村发展特色经济林,共享金山银山;开展华蓥山生态修复工程和“两河”流域生态治理行动,共筑绿水青山。
建万亩经济林 给力***
8月28日,在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的一片坡地上,几位村民正在进行秋菜田间管理。“大家干活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踩伤了元宝枫幼树。”在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眼里,这些即将带来经济效益的秋菜,不及元宝枫值钱。
“在元宝枫基地里间种蔬菜,只是一种过渡措施。”冯建乔认为,随着全市生态猪养殖的大力推广,对元宝枫茎、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芭蕉村利用500亩边坡地种植的元宝枫,必将成为村民脱贫奔小康的“黄金树”。
芭蕉村的经济林里,并非只有元宝枫,还有五月桃、脆红李、核桃、花卉、栀子树等产业1000余亩。“芭蕉村是邻水县依托退耕还林政策,结合***工作,在贫困村打造特色经济林的示范点之一。”邻水县林业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冯德成告诉记者。
邻水县将三山两槽山多地少的劣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在二环山区进行林业产业规划布局。“仅今年上半年,就在城南镇芭蕉和梁板乡红旗、曙光等贫困村的坡耕地、撂荒地,发展起核桃、花椒、元宝枫等特色经济林2500余亩。”冯德成说道。
随着秋季的到来,另外2500余亩特色经济林,将在城南镇磬明、花石和八耳镇河堰口、插湾坝,观音桥镇倒朝门、六合寨等贫困村铺开。“这些特色经济林,仅限于示范点范围。”冯德成说,该县几乎所有的贫困村,都涉及规模不一的林产业,“按照规划,今年将种植核桃、花椒5000余亩,元宝枫3000余亩,香椿2000余亩,林下苗木、花卉1000余亩。”
这些特色经济林的打造,除了起到绿化作用,还将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核桃产业为例,核桃树进入盛果期后,每亩产值将达到2500元以上。”(紧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华蓥记者站游青本报记者陈玲“每位党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灵活学习,既不耽误干农活,又参与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近段时间以来,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党员胡仕辉,常常使用“智慧党建”网络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