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就剩老年人和孩子,大家一起看电影热闹热闹。”华蓥乡镰刀湾村民刘伟介绍说,该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从县上开展“你放电影,我选题目”文化惠民扶贫活动后,村民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该县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为全县贫困群众送去“精神粮食”。如今,走进邻州大地,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惠民扶贫活动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新变化。
农家书屋开启致富新门路
每到下午4点,邻水县关河乡的农家书屋里总会坐满人。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村民或坐或站,看得津津有味。
“书屋真是个好地方,总能找到我想要的书。”贫困村民甘代军手里捧着一本《家禽防疫员》正在仔细阅读。他告诉记者,他曾有两次养兔创业,因为缺乏技术和经验,都以失败告终。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畜牧部门的帮助下,他再次办起了肉兔养殖场。
“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地在身边,很多时候得靠自己。”第三次创业后,甘代军一有空便往书屋跑。如今,他已经看完5本与养兔相关的书籍,村民们打趣地称他为“兔博士”。现在,他的肉兔养殖场存栏肉兔450只,年出栏2000只,年收入近2万元。
在邻水,这样的农村书屋还有475个。近年来,该县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大力修建农村书屋、农村图书室等场地,并免费提供图书、报刊,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去年开始,该县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群众自主选择的书籍充实到书屋,提高村民看书积极性,增加阅读量。
“村村通、户户通”
串起农村新生活
“县上配送安装的‘卫星锅\’,让我们看上了电视,听上了广播。”兴仁镇兴龙村党支部书记包月华指着村广播室和安装好的电视“户户通”设备,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该县推进广播“村村通”、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通过不断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网络全覆盖。
为打通贫困群众致富信息“通道”,2015年起,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无线前端1个,高山发射站1座,形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基础网络,为用户传输包括市、县本地节目,中央电视台加密节目等32套电视节目。针对有线、无线无法覆盖的高山河谷盲区地带,该县为1522个自然村建设直播卫星“村村通”,让8468户贫困户成为农村电视“户户通”的用户。“今年还将为8196户贫困户安装电视‘户户通\’设备。” 文广新局副局长袁皓告诉记者。
太和乡铁厂沟村村民李榜平告诉记者,广播电视开通后,村里群众的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了。一些农民跟着电视学技术,科学种田、科学种林、科学养羊、科学养牛,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黄卫 刘德友)
新闻推荐
“每天数十辆运输碎石的货车,几乎每辆都严重超载,经过沿途场镇一路撒漏,险象环生。”最近一段时间,邻水观音桥和大竹欧家等场镇的居民反映,国道210邻水县城到大竹县城一线,每天超限超载车辆(简称“双超...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