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乡大湾村农家新貌一角。
城西乡龙潭村果农正在喜摘秦王桃。
清河镇沙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颜辉(中)正在测量即将硬化的通组公路。
庙坝镇黑水村六组贫困户马力兴正在精心饲养山羊。
——大竹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王晓林 程一凡 文/图
盛夏的竹乡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遍地的秦王桃一个个红艳饱满,正是采摘的季节;在清河镇龙洞坝村,枝头的青脆李青翠欲滴,已经成熟;月华镇长势喜人的糯稻,稻农期盼有个好收成;李家乡的驻村干部俯下身子,给贫困户耐心讲解中药材种植技术……
时下,竹乡广大干群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共筑全面小康梦”的精彩答卷。
脱贫攻坚,大竹成绩斐然。大竹县代表达州市接受全省2015年度精准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获调研评估组高度评价。全面小康,百万竹乡儿女奋力前行,阔步走在大路上。
找准症结:
解决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这是脱贫攻坚的基本要求。
位于华蓥山深处的欧家镇高硐村和大堰村,曾是大竹县出了名的特困村。如今,两个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户户都有1至2个稳定的特色种养增收项目,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增收难,我们就帮助建立生态养殖合作社,培育养殖大户;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成果不能及时转化成经济效益,我们就积极争取项目,帮助两村修建公路、硬化村道……”在推进高硐、大堰两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扶贫工作组深入群众家中,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扶贫工作中做到了“有的放矢”。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近年来,大竹县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对象精准识别到户、规划精准落实到户、项目资金精准到户、帮扶措施精准到户。按照“创新机制、***”理念,完成了70个贫困村、7.94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实现了贫困人口户有卡、村有册、乡立簿、县归档,并制定出台了 《大竹县扶贫开发精准扶持工作方案》,推动“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等14项到村到户***措施的落实。
“老李,你地里的白芷长势不错,但还是要做好日常管护哟。”“刘书记,你放心,我当了好些年的‘贫困户\’,这次绝不会拖后腿。”在李家乡大湾村,五组贫困户李方洋给 “第一书记”刘磊立下了“军令状”。
2016年初,同李方洋一样,多数贫困户种上了党委政府利用扶贫帮扶资金采购并免费提供的中药材种——白芷。这种中药材种植成本低,产量高,技术简单实用。采用套种模式能提高村民收入,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脱贫套餐之一。“按照亩平2000公斤计算,套种丹参、白芷的田地,每亩纯收入可增加2400元以上。”刘磊信心满满。
***就是要找准 “穷根”,定点发力。李家乡大湾村的脱贫实践正是大竹县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879.5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扶贫、产业扶贫、贷款贴息扶贫、劳务扶贫、基础扶贫、危房改造扶贫等七大类扶贫项目,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5.9026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633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9%。
产业带动:
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
“我们种的糯稻都是有保护价的,亏不了!”在月华镇玉皇庙村1组村民曾永寿望着育播的地膜糯稻秧苗喜滋滋地说,“自从给醪糟公司种糯稻,我这13亩地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纯收入。”
地处月华镇的四川省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这个当年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仅铸就了企业发展的辉煌,而且为大竹县糯稻种植户增收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糯稻产业龙头企业,多年来,公司先后带动月华、神合、庙坝及邻水县护邻乡等22个乡镇80多个村建立糯稻基地,带动贫困户、残疾人10817人脱贫致富。受益农户高兴地称赞:“醪糟架起致富路,糯稻成了摇钱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脱贫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产业发展既需要紧贴市场需求,也需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大竹县不等不靠,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模式,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风生水起。
“村里办的桃花节,门票卖了几十万元,一个卖小吃的摊点,一天营业额过万元!”这似乎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就发生在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2016年桃花节开幕第二天。
围绕“万亩秦王桃示范片”举办的桃花节,如今已是第八届。桃花节给城里人带来的是好耍好玩,给村里人带来的却是“真金白银”。“今年桃花节,当地村民共摆设80多个摊点,最少的一天营业额也超过1000元,估计所有摊点营业额超过20万元。”寨峰村党支部副书记冯永平说,农家乐收入还会更高。
近年来,大竹县围绕香椿、糯稻、苎麻、白茶“四张名片”,稳步做大规模、逐步扩大优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全县建成特色产业基地50万亩,新建粮经复合产业基地10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3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7个,新创建中国绿色食品4个。
党建引领:
干部“沉下去”带动群众“富起来”
5月28日上午,大竹县金鸡乡金鸡村村民活动中心瞬间沸腾了。这一天,12个市县部门、160余名机关干部在这一天,分成11个调研组,深入金鸡村11个村民小组764户群众家中,详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要改变过去的扶贫模式,在‘因人施策\’上下功夫”“坚持对象识别到户、坚持规划落实到户、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工作组结合干部走访情况,对症开良方、施良策。
4个市级部门、8个县级部门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向金鸡村集聚;160余名市县机关干部与对口帮扶贫困户160余户和30余名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认亲;每名机关干部自掏腰包400元,建立产业扶持发展基金和解决贫困户临时生活困难。
村主任黄兴成激动地说:“这么多年,金鸡村是第一次接收到这么多的资金和项目援助,我们的腰板直了,对加快发展更有信心了!”
“把干部沉下去,让群众富起来。”除了金鸡乡的“蝶变”,这样的鲜活事例正在竹乡大地处处上演。
“张书记不仅帮我们修通了联网路,还把路修到了家门口。”“引进农业公司,把贫困户和种植户联接起来,成片栽种优质藤椒,感谢张书记为我们积极争取资金。”……在庙坝镇黑水村,只要提到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张文琪,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2015年以来,全县共下派213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共帮助贫困村制定发展措施128条,落实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争取发展项目300多个、民生项目240多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75件。
在脱贫攻坚中,大竹县还大力实施“六个一”举措,即:一个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个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个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六个一”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工作。越来越多的干部沉到基层,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腰包鼓了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邻水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砸车盗窃财物团伙,抓获该团伙6名嫌疑人。春节以来,邻水城区连续发生多起砸车窗盗窃的案件,多数车主因为丢失钱物不多而没有选择报警。发案多在城区人迹比较少的路...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