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诞生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出现,给人们记账算数带来很大的便捷,是过去商家、银行、供销社、厂矿企事业等单位的必备办公用具。如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算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A
孩提时代: 算盘是亲密伙伴和玩具
对如今的90后、00后来说,算盘这种古老的工具,已经没有多少印象,而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算盘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伴随着他们走过童年、中年、老年,甚至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改变。
近日,社区记者走访了达城六旬老人王成,听他讲述算盘的难忘往事。
“1965年,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学校开设了珠算课(每周两节),并发有《珠算》课本。为了学好珠算知识,老师要求人手一个小算盘。但那时我们家穷,兄弟姊妹又多,尽管算盘也就2元一把,但对我们家来说,却成为父母的沉重负担。”
“不过,再穷,父母还是会为孩子想法的。”
“儿时的那把精致小巧的算盘都是父母卖了100多个鸡蛋才买的。记得那算盘就一尺来长,宽15公分,算盘架和算盘珠子都是木料做成,黑色,小巧而精致,兄妹们都很喜爱。课程不打挤时,兄妹们就轮流使用。作为家里的老大,记得第一天父母把算盘交给我时,心里那种美滋滋的味道简直无法言表。上学出门,左肩背着淡黄色的书包,右肩背着新买的算盘,好不神气。”
王成说,学珠算很有意思,别看算盘上就那么十几颗珠子,可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要想学会珠算,就得先背熟“九九歌”,即珠算口诀。随着年级的升高,珠算的难度也相应提高。加、减、乘、除法等各种口诀也一个接一个。
课本上,也有很多珠算题。老师教学用的算盘则是特制的算盘,不但珠子大还可以固定在黑板上,珠子拨到哪个位置就在那儿不动。老师耐心地传授珠算口诀,黑板下的我们也随着珠算口诀摇头晃脑,跟着拨动自己课桌上的小算盘。“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等耳熟能详的珠算口诀,至今还萦绕在耳边。下了课,同学们便“噼里啪啦”地练习打算盘。通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全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学会了在算盘上运算加减,给自己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放学回到家里,小几岁的弟妹看见算盘也很好奇,虽然他们还没学珠算,但童年的兴趣也让他们把算盘珠子拨得啪啪直响。在我的影响下,后来上学的弟妹们都用这把算盘学会了珠算。作为大哥,我也花费了很多心思指导他们,以至于他们长大后都受益匪浅。
最难忘的是,每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作业时,母亲就时常陪伴在左右。一次母亲拿出空闲的算盘,怯生生的对我说:“儿啊,这珠子是啷个整起的,你可否教教妈妈。”我惊奇的看着母亲,她可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啊。从母亲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于是,我耐心地给母亲讲解珠算的口诀,并手把手的教会母亲打算盘。
孤灯清影下,母子学算盘的身影,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由于母亲的勤奋,三个多月后,她就能从1加到100得出5050的正确结果了。至今回忆起母亲第一次加算成功的甜蜜笑容,让我终身难忘。这以后母亲也学会用算盘,计数她在生产队出工的工分。
“算盘除了带给我们知识,成为相伴我们的好伙伴外,还是孩提时代的重要玩具。”王成说,那时物质生活匮乏,小孩也不像现在有很多的玩具。男孩最好的玩具就是“环”和“打木牛(陀螺)”,而女孩除了跳“橡皮筋”,就是利用废弃的算盘珠子串成“佛珠般的圈子”来玩游戏,那可是女孩们的专利。我只记得妹妹们没有玩具时,就缠着父亲将生产队用坏了的算盘珠子,用麻线串起来,十多颗就串成了一个漂亮的“佛珠串”。放学后打完猪草的间隙,妹妹们就拿着“佛珠玩具”,飞快的跑去找小伙伴玩游戏了。
至今回忆起来,这小巧精致,变幻无穷的神奇珠算,成了我们儿时最好的伙伴,给我们以知识和教育,给我们童年留下最美好的成长时光。
B
工作年代:
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算盘不但是很多老人童年的美好记忆,而且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
今年47岁的冉伟是达城某中药房的一名会计,由于年少时珠算学得好,20多年来,他成了该药房独一无二的“记账先生”,至今他仍坚持使用算盘计数。社区记者近日采访他时,他说,几十年了,自己根本不用计算器,早已习惯了算盘算账。由于技艺娴熟,很多时候计算器算得还没有他打算盘的速度快。
冉伟说,六十年代末他出生在邻水县一个贫穷农家,但从小他就对珠算情有独钟,看到那些把算盘拨得“啪啪”直响的人,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打算盘。
冉伟回忆,1977年冬,生产队的会计病倒后,他的父亲是高中生,有点文化,也学过算盘,教过夜校(专给社员上课的),有人就推荐他父亲干会计。“晚上,在煤油灯下父亲用算盘熟练的算账时,我总是盯得不转眼。父亲看我对算盘有兴趣,便在空闲时光里,教授一些打算盘的知识技巧,多年如一日,让我的算盘技艺大为长进。以至于会打算盘的特长,日后给我的人生带来改变。”
冉伟高中毕业虽然没考上大学,却因为会打算盘被破例特招进了供销社工作。在单位里,无论当营业员还是食堂会计,都需用算盘。“记得当时我们供销社有位姓王的老会计,打算盘堪称一绝。算账时总是同时用两个算盘,一手一个,左右开弓,打完看两个算盘上的数字一致,才可入账。为了向老会计讨教更多更好的打算盘技巧,我三天两头下了班去他宿舍找他,而他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熟能生巧。在我勤奋苦练算盘的过程中,他也教给我不少练习珠算的诀窍。”
后来,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步伐的深入,供销社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改组合并,自主择业时,冉伟买断工龄,离开了原工作单位,但与算盘的缘份仍在延续。因为他对算盘娴熟,又应聘到达城最早的一个药房做会计。这一晃就是20余年。冉伟告诉记者,自己对珠算有一种特别难以割舍的情怀,至今都仍然觉得学习珠算很重要。
“我们当年很多朋友,因为珠算好,读书出来就当会计,或到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工作,现在发展得都很好。可以说是珠算的技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如今算盘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被遗忘多年的珠算又勾起了人们无限的回忆。
“现在咱们国家珠算申遗成功了,应该让后代知道中国的这个传统技术。”冉伟认为,珠算不仅是一门不可丢失的技术,更是宝贵遗产,要好好保护和传承下去。
C
珠心算的兴起:
唤醒算盘生命的春天
虽然如今算盘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珠心算”的兴起和使用,又让算盘重获新生。在达城,就有不少开办“少儿珠心算”的培训学校。一到周末或假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都可以看到很多学前儿童,人手一个小巧的算盘在专心致志的学着珠心算。
据了解,所谓珠心算,简单地来讲就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计算、开方等。由于算盘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算盘的学生熟练操作后,除了会快速地算出正确答案外,也能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海里。而将算盘装进脑子里后,此时就算是脱离算盘也能快速计算出答案。正是这种神奇的方法,吸引了很多孩子,也让算盘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据开办珠心算学校的负责人介绍,自2001年起,我国小学教学就取消了珠算课程,算盘这个古老的计算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2013年“申遗”成功后,珠算又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现在全国各地甚至一些国外的孩子都在学习珠心算,可以说唤醒了算盘的生命春天,也算是对古老珠算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本报社区记者 邱一彪 谯继)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孔虹文/图肖明和,男,今年90岁,1947年被国民党拉去当兵,后随傅作义部起义,编入徐向前麾下,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加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身上多处受伤,荣获多次军功。转业回乡后,在邻水...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