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广安市邻水县观音桥镇六合寨村,只见一片连一片的山坡上村民们栽种的西瓜已结出了小瓜果。
“村上有了‘土地银行\’,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土地银行\’,在外打工再也不用操心土地撂荒的问题了。” 记者在六合寨村采访时,该村一名余姓村民说道,“把土地流转给‘土地银行\’,不仅有租金收,年终还有分红,真好!”
六和寨村支部书记李政告诉记者,该村现有总人口902人,贫困户60户174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也是全县特色效益农业扶贫片区内贫困村。该村成立“土地银行”后,采取“以短养长”机制,种植西瓜、蜜本南瓜等为主的短期水果、蔬菜,和种植脐橙、桃树、梨树等经济果树,并打造成万亩(1亩即0.06公顷,下同)脐橙园、千亩桃花谷,实现“长短结合”。该村在成立“土地银行”之前,到处都是荒地、荒坡,以及农户闲置的大片林地、耕地,“通过‘土地银行\’的运作,才能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发展连片的种植业。”李政告诉记者,“土地银行”的具体运作方式是:村集体首先把农户撂荒的土地收回,再集中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存入“土地银行”。“土地银行”兜底农户每亩每年收入100~130元,另外采取“3·5·5·6”模式分红(即:将净收益的30%用来村民分红,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5%作为动态贫困户帮扶基金,60%用于营运管理和风险基金)。
据观音桥镇党委书记熊智勇介绍,面对大量村民进城务工,农村撂荒土地比较严重等诸多难题时,该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途径,率先成立了观音桥镇土地专业合作社,即“土地银行”。“不仅破解了土地撂荒的难题,也解决了‘空壳村\’问题。”熊智勇告诉记者。通过土地租金(即财产性收入)、政策兜底(即转移性收入)、农民务工(工资性收入)、开设特色农家乐、生态养殖或从事第三产业服务(即经营性收入)等四大收入,为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解决了长效增收的途径和方法,预计可实现贫困户人均年收入3200余元。
目前,该村共有近33.33公顷土地入股“土地银行”。计划建成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文化于一体的农游结合示范区,充分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周宇 本报记者 周齐)
新闻推荐
现在,已为人母的高小丽将在强制戒毒所度过两年。家住邻水县的高小丽原本有个美满的家庭,却因为老公感情出轨,她“破罐子破摔”染上毒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小丽今年40多岁,邻水县人。中专毕业后,高...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