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吕清辉
“儿子,路上慢点!”3月17日一大早,邻水县梁板乡曙光村村民李伙安将新鲜蔬菜装好车,让儿子和未来儿媳送往县城销售。“拉出去的是蔬菜,送回来的是票子……”说着这话,老李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线了。
用好撂荒地 鼓起钱袋子
走进李伙安的蔬菜基地,满目苍翠,生机盎然,然而谁又能想到,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改变这一切的竟然是曾经的贫困户李伙安。
今年65岁的老李勤劳敦厚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十几年前,靠着养猪、种菜在村上率先盖起了砖瓦房。然而不久后,他的妻子杜春芝患上风湿,造成严重的关节变形,后来又患上骨质增生、骨瘤、心血管疾病等。李伙安带着妻子四处求医,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不仅用光了家中的积蓄,还债台高筑。最令老两口不能释怀的是,因为贫穷,三十而立的儿子李刘刚一直没能结婚。
“老李,要不咱大规模种菜,有啥困难我们一起克服!”去年3月,梁板乡乡长朱候带着乡上、村上干部来到老李家,为其制定脱贫规划。老李种菜多年,有实战经验,曙光村土质肥沃、气候宜人,种出的蔬菜鲜嫩、口感也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如今有了乡长“撑腰”,老李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露天蔬菜种植。
随后,乡上、村上的干部带着老李挨家找撂荒的农户协商,大家都很支持,土地租金都不要,足足“找”来了200来亩的撂荒地。除草、整地、育苗,老李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叫回来帮忙。乡上、村上也没有闲着,硬化水泥路,打通便民路、生产便道,整治山坪塘,修建蓄水池等。县上、乡上农技人员也经常往老李的蔬菜基地跑。
“我的蔬菜用的都是农家肥,市民都很喜欢!”老李的蔬菜运到邻水县城很快抢购一空。去年一年,老李一家三口种菜纯收入7万多元。“终于摘掉了贫困帽,感觉扬眉吐气了!”老李笑嘻了,更让他和妻子高兴的是,儿子婚事也敲定了。
先富带后富 齐奔小康路
“老李,你育的南瓜苗子有没有多的?我也想种一些。”曙光村6组贫困户梁树成跑来找李伙安。“没问题,你先弄些种,我又育点。”老李十分爽快,立即带着梁树成去移南瓜苗。
“真不晓得说什么好,去年一年你送了不少苗子给我,教我如何管理,还帮我把菜带到县城去卖。”梁树成眼里闪烁着盈盈泪花。梁树成告诉笔者,他的妻子有些智障,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家中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中两个在上大学。如果不是李伙安帮衬着,他都不晓得生活怎么过。
“老李真的是好人,像我这样一把年纪的人出去找事情做,根本就没有人要,老李却答应让我在他的蔬菜基地务工挣钱!”正在帮着收菜的村民汪碧珍见笔者来访,抢着介绍,李伙安不仅经常将菜苗子送给贫困户种,免费帮他们销售,还接纳贫困户在蔬菜基地务工,他的蔬菜基地长期有9名村民务工,全都是贫困户,
“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老想着自己,要先富带后富,齐奔小康路。”李伙安说得很实诚。他还准备搞规模养猪,种养循环,带着更多的村民奔上小康路。
新闻推荐
——冯宗凡的长篇小说《一条弯弯的山路》作品研讨会在广安市邻水县宣传文化中心举行本报讯(胡佐斌本报记者胡卫民)近日,由广安市作家协会主办、由邻水县作家冯宗凡创作的长篇小说《一条弯...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