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邻水新闻 > 正文

童光辉关于冯宗凡的这部长篇小说我讲三个方面第一冯宗

来源:广安日报 2015-09-25 04:37   https://www.yybnet.net/

童光辉:

关于冯宗凡的这部长篇小说,我讲三个方面。第一,冯宗凡的小说与川东乡土的关系。我认为,邻水的小说创作极具邻水味道,富有地域特色。冯宗凡的小说在这一点上非常明显,小说里的四个方面——环境、习俗、语言和人物行为,非常符合邻水人的特征。不过有个问题,在作品的人物语言上,主人公的语言有时成了作者本人的语言。第二,作品中的川味问题。我觉得,邻水小说在这方面很突出,这条路也值得走。第三,写景问题。作品里的写景,虽与邻水乡土结合得很紧,但在环境描写上笔墨不多。另外,提一个建议,希望广安的作家们在创作中要注重现代的乡土,让乡土有现代感。听说宗凡同志收集了不少民歌,希能从中学习、汲取养分,体现新时代的川味。

陈章友:

在我看来,《一条弯弯的山路》至少有五个方面是成功的,值得借鉴学习。

一是紧接地气,把握准确。文中对川东山区农民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所爱所恨、所苦所乐、所言所语,刻画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十分精准地道,非长期深入体验、认真釆集而不能为。

二是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在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今天,山区公路建设更是基础扶贫的核心内容。《一条弯弯的山路》围绕一条山区公路展开,把山区农民的渴望梦想、喜怒哀乐、人生追求很好地串联起来,自然得体,浑然天成,可谓紧扣时代主题,把握住了山区农民的生活脉搏。

三是情节生动,可读性强。作品中大量生动风趣的故事有机串联,仿佛在书中开起了故事会,在轻松活泼的文字中演绎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直呼痛快。

四是人物刻画细腻,过渡自然。大脑壳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理想追求的普通山区农民,因娶了貌美如花而又有见识的映山红为妻,不仅懂得了真爱,更是扬起了事业的风帆,走上了进城的希望之路。这样的人物心路历程推进,过渡自然,水到渠成,让人信服。

五是语言优美,心理描写到位。作品大量使用川东地方特色语言和歇后语,散发出浓郁的巴人韵味,仿佛窖藏千年的老酒,芬芳四溢。同时,书中运用大量的心里描写,把人物的感情世界丰盈鲜活起来,让故事不再是故事,而是一幅立体多维的人物长卷,让每一个人物形象鲜明而深刻的烙印在读者心里。

黎均平:

我个人评判小说一般坚持“三个标准”和“三个层次”。三个标准,一是思想内涵,二是艺术品位,三是智慧含量;三个层次,即美的感受、情的感染、理的感念。

对小说《一条弯弯的山路》,我觉得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读起来轻松”,每一篇都不长,不费时,特别是在快阅时代、数字化时代,这很契合现代人的阅读;二是“想起来深刻”,一篇文章读完后,一遍有感觉,二遍继续,三遍深入,就可以从中抓到很多东西,让人记得住,获得灵感;三是“谈起来凝重”,作品揭示的都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市井生活。因此,《一条弯弯的山路》在“三个标准”、“三个层次”方面兼顾得很好,是一部耐读、耐品的厚重之作。

唐铭:

冯宗凡塑造的“大脑壳”,是一个憨头憨脑、又鬼精鬼灵的形象,悟性颇高,胆子颇大,下得了矮桩、又屙得起高尿的一个人,有创新精神,又有点超前意识,常常因祸得福,歪打正着,让人啼笑皆非,读者常常替他捏着一把汗,这便很大程度调动了读者的关注,与他的成败和命运联系起来了。

这群单身汉中,施工队长萝卜花与应山红有过尴尬的情事,又被应山红背回,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他有报恩也有愧疚的心理,在组织队伍和施工中卖力讨好。这群单身汉不但穷困潦倒,还饱受性的饥饿和折腾,“白天爬树子,晚上用手搓”,当他们明白了手淫的大危害,又喊出了“要致富先修路”、“致了富娶媳妇”的口号,从最朴素的道理中,审视了自己的处境,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于是爆发出最原始的动力,投入到修路的热潮中。小说中幽默风趣的段子,将这群猴三似的单身汉,刻画得酣畅淋漓。

陈仲质:

冯宗凡的长篇小说《一条弯弯的山路》,不但写得好,而更主要的是写得像,把以“大脑壳”为首的一群山里单身汉写活了,单身汉们的生活、性格、爱好、为人处世等等,就像摄影家创作出的艺术形象在读者心灵的胶片上定格,把他们为了改变山区面貌的信念升华到极致,让人崇敬。这些成果,如果没有他当年坚持的磨砺和那一股子韧劲,是得不来的。这些成就,在于他是在用“心”写作,只有用“心”去写作,才能出佳品,才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侯立新:

冯宗凡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这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善于搜集生活素材。小说人物鲜活,大脑壳、萝卜花、应山红等等人物形象丰满,人物描写真实可信。语言朴实生动,有地方特点,接地气,符合人物性格。作者长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向人民群众学习了大量具有个性的语言,注重对这些语言的积累、转化和再利用,很多情节和段子直接来源于生活,这是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结果。

作品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作者对主人公倾注了很多感情,所以不自觉地就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放在主角的身上,致使主角的语言、心理活动与人物有不吻合的地方。另外,作品辛酸的结尾让人揪心,我希望这部小说有一个续集,集中选择一个真实的故事展开。通过推出系列作品,促成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像我们说起绍兴就想起鲁迅和《孔乙己》,说起西安就想起贾平凹和他的《废都》。

邹元模:

冯宗凡先生是邻水县在文学创作中很有成就的代表之一,他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先后在《民间文学》、《小小说选刊》、《故事会》、《四川日报》、《荒原文学》等4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应该说他的创作成果在邻水县乃至广安市当今文坛,是排在第一方阵的。

只有深入实际、熟悉生活的作家,才能细致入微地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特点,并把它有机地而不是生拉活扯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宗凡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收集、整理民风民俗、地方语言,与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大众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个性,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个个人物就好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很接地气,读了就像是一壶老酒下老腊肉,过瘾!

廖纯洁:

《一条弯弯的山路》用川东民俗语言讲述了望夫山中单身汉们的故事,好看,触动了读者,也震动了我,一个憨直、可爱、操着一口方言俚语、行为有些乖张的形象——“大脑壳”出现在我的脑海,在不经意中切入心灵,久久体味后,感觉作者是在精心塑造一个二十一世纪初川东地区的大山中走进现代化城市的“陈奂生”(小说《陈奂生进城》曾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大脑壳”这个人物是二十一世纪初的大山中乡村农民的典型代表,他是这个历史时期给我们留下的一种原始生活状态的人物典型,他代表着一类农民。

当下反映乡村生活的题材如此众多,乡土叙事成为长篇小说的重要一脉,《一条弯弯的山路》何以取胜呢?在我看来,它是以川东地域望夫山中乡村的人们特有的原生态民俗生活:质朴、本能、执著而富有喜剧性的人物与本地域民俗方言区别于其他的乡土叙事而获得读者的青睐。

孔祥军:

小说《一条弯弯的山路》没有空话大话,没有官腔官调,而是实实在在塑造人物、诙谐幽默地讲故事,通过人物形象、通过故事,真实而艺术地展现处于川东大山深处的农业、农村、农民景象和城镇景象,展现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悬殊的城乡差别,反映山民们对摆脱贫困的渴望,展示以大脑壳为代表的山民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揭示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正确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好致富带着人”这一鲜明而深刻的主题。同时,还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粮食问题:农民都进城了,把土地荒芜了,吃什么?这一主题和问题,意义重大、深远,发人深省。

彭歌:

这部小说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特别是它的语言艺术。如“蠖拉子”、“傻捶捶”等,这都是我们川东特有的语言。又如萝卜花唱那首歌,应该是华蓥山的山歌,充满粗犷的感觉,这就充分体现了文学的地域特色。最近的、最土的艺术,往往就是世界的。作为地方文学,就是要反映地方的文化。

本报记者 胡佐斌/整理

新闻推荐

高滩镇:安全生产不马虎

□邻水记者站曾涛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高滩镇着力开展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安全生产系列活动。该镇向社会发布安全公益信息,全面展示安全文化和安全发展理念,突出行业特点...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童光辉关于冯宗凡的这部长篇小说我讲三个方面第一冯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