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宇 邻水记者站 袁皓 岳瑛
“军港的夜呀,静悄悄……”“团结就是力量……”一支女生独唱刚刚结束,一曲雄壮的集体大合唱再次响起,此起彼伏的歌声回荡在西南大学上空。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拉歌比赛,这是邻水县2015年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
近年来,邻水县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采取常态化选拔、多岗位锻炼、多渠道选用、联动式管理等措施,努力探索年轻干部健康快速成长新路子。
储备+遴选引一池“活水”
邻水县立足长远发展,积极搭建公平竞争平台,不拘一格选人才,将“好苗子”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乡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干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实施“三炼三优”工程的意见》等“1个办法、两个意见”,把实践中形成的年轻干部储备、培养、选拔等做法固定下来。采取“三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网络、电视、手机报等形式,发布遴选公告,让更多的人参加遴选。坚持“三考”(考察考德、考试考才、考核考绩)模式,严把年轻干部选拔关,已初步建立100名正科级和20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强化理论武装,拧紧思想“总开关”。分批分期组织年轻干部到小平故里、华蓥山革命根据地、重庆渣滓洞等教育基地,开展以“红岩精神”、“创业精神”、“拼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让年轻干部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采取县级领导授课、党校教师主讲、外地专家辅导和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设学员论坛、主题班会、拓展训练等教学板块,提高年轻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年轻干部到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开展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对城市规划、管理创新、产业经济等紧需性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举办“邻州讲坛”、干部夜校等课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授课,开阔思维视野。
历练+墩苗多层面“打磨”
邻水县把基层一线作为年轻干部锤炼党性、磨练作风、历练能力的大舞台,积极引导年轻干部全身心参加实践锻炼。
该县根据年轻干部自身特点,注重岗位经历的交叉互补,搭建平台,让年轻干部获得党务与行政、乡镇基层与县级机关岗位的任职经历。先后选派2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庆地区、省市机关挂职锻炼,在县级部门与金融机构、县直机关与乡镇、乡镇与村社之间互派干部112名,接收省市下派挂职干部10余名。选派缺乏乡镇、村社工作经历的31名后备干部担任后进村(社区)“第一书记”,选派76名年轻后备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或挂职,让年轻干部到基层接地气、墩墩苗。大力实施“三炼三优”工程,选派60余名年轻干部在“双违”治理一线、信访维稳一线、产业园区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和城镇建设一线岗位上实践锻炼。
比选+淘汰多渠道选用
邻水县对品行正、潜力大、能力强、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及时放到重要岗位上。
该县坚持“好干部”标准,将选用人视线下沉,在项目一线、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多岗位锻炼的优秀年轻干部中提拔重用20名。建立集体面谈、竞争比选的选拔方式,择优选拔了两名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作敢担当、群众公信度高的年轻干部到“一把手”岗位,形成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对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不作为、考核鉴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群众认可度较低、工作失职或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库。
同时,该县坚持全程监管机制,保障年轻干部茁壮成长。不定期对年轻干部进行动态监督考核,实现对年轻干部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健全优秀年轻干部联系人制度和“导师”帮带制度,采取“1+X”结对方式,建立帮扶对子210余个。由组织、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定期对年轻干部的情况交流通报,分析掌握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变组织部门的单一监督为多层面的联合监督,形成立体监督格局。设立“跟踪培养卡”和“工作日志卡”,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和监督管理。开展干部群众定期测评、责任部门专项考评、组织部门综合鉴评的“三评”活动,促进年轻干部履职尽责;建立谈心谈话制度,随时掌握年轻干部工作、思想等情况,帮助引导其正确面对困难。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吕清辉本报记者李倩今年上半年,邻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6%,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小微企业分别新增两户和258户,居全市第一。数据的背后,是该县立足自身特点,注重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