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学明
□本报记者 范露霜
6月6日下午,当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圣火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来到第7棒火炬手昌学明的手中时,他激动地用左手高举火炬,步履铿锵地跑出了属于他的精彩。“传递圣火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事情。”昌学明高兴地说。
今年44岁的昌学明是邻水县九龙镇人,3岁时发生意外,不幸右手断肢。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身残志坚的他13岁就外出打工,当过“棒棒”、捡过废品。头脑活络的他从小纽扣中发现商机,从卖玩具和服装、开蜂窝煤厂,一路打拼,到如今拥有三家工厂、两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成功实现了从个体户到企业家的蜕变,为残疾人创业树起了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残疾人,昌学明非常理解残疾人的疾苦,特别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能自强、自立。他先后资助20名残疾人子女读书,出资10余万元帮助近50名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创办企业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不仅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还能给他们回馈社会的机会。”昌学明表示。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吕清辉本报记者胡青青“啪嗒……”6月9日上午,邻水县观音桥镇擂鼓坪村6组村民何万群轻轻扭开沼气开关,一股蓝色的火苗立即蹿上来。浇上油,倒下刚刚洗净的蔬菜,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菜就...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