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胡青青
“啪嗒……”6月9日上午,邻水县观音桥镇擂鼓坪村6组村民何万群轻轻扭开沼气开关,一股蓝色的火苗立即蹿上来。浇上油,倒下刚刚洗净的蔬菜,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的菜就做好了。
“过去炒菜做饭,都是土灶烧柴草,烟熏火燎的,现在用上了沼气,二十来分钟就能做好一顿饭,既节约时间,又干净卫生。”提起使用沼气的好处,何万群眉开眼笑。
在交谈中,村民钟小明也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家用的是煤气,一罐煤气运到我们这里要120块钱,一个月就要烧一罐气,现在免费使用沼气,一年下来能省千把块钱,过去常常羡慕城里人用天然气,现在我们用上了沼气,不得比他们差。”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钟小明滔滔不绝。
擂鼓坪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该村村民贺富勤的养殖场粪污处理改造工程。贺富勤的养殖场位于擂鼓坪村乡村道路旁,经过几年的发展,年出栏生猪600余头。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粪便处理问题让贺富勤感到头疼,“近年来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都在陆续整改,如果不采用新的粪污处理办法,关闭是迟早的事。”
改变刻不容缓。2013年,恰好当地政府在农村广泛宣传国家对沼气池建设的相关政策。在得知贺富强的情况后,通过项目争取、技术指导,政府帮助他在养殖场外建起了一口大型沼气池。“现在粪污全都顺水排放到地板下的粪沟中,储存一段时间后用泵抽吸到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过程处理,产生的沼气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中间不产生任何污染。”贺富勤介绍,目前沼气池平均每天能产100立方沼气,供周边80户人使用,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又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大家都受益。
据了解,近年来,邻水县通过“以气补场”的方式,在该县67个规模养殖场实施了新村联户沼气池项目,投入资金约1800万元,实现供气农户2965户,惠及群众1.2万人以上。“同时,该项目建设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全县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该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范露霜胡苗6月9日一大早,住在邻水县城的退伍军人周光德驾驶小汽车从县城来到两河乡大桥村,了解脐橙的生长情况。看着漫山的果树都已挂满幼果,周光德喜上眉梢:“脐橙长势喜人,乡亲们今年又能...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