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周文平
“从1999年到现在,邻水县保持了16年水上安全零事故的纪录。”近日,记者在邻水县城北镇平桥村的平桥公益性渡口前采访时,该县地方海事处副处长文杰富向记者说起了邻水县水上交通安全的骄人成绩。
十几年来零事故?秘诀在那里?“随时监测、加强宣传是关键。”文杰富一语道破。
据文杰富介绍,为切实加强对渡口的管理,邻水县提出了“政府牵头,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的工作原则,建立了以“县—乡镇—管船员”为主线的管理网络,实行了渡口渡船分片包干管理责任制。在每个有船乡镇政府都建立了渡口渡船资料库,对所有渡口实行一渡一档,一船一档,随时熟悉和掌握辖区内渡口渡船的安全动态。
“邻水县境内有各类船舶1000余艘,每一艘船内都安装了船载视频摄像头。”文杰富说,海事处的工作人员每天在办公室就能随时掌握船舶载人数量,救生衣、救生圈等设备是否齐全,从而监督船员做到“六不发航”,即船况不良不发航、证照不全不发航、乘客超载不发航、停航封渡不发航、气候不良不发航、不穿救生衣不发航,以确保船舶能够安全发航及正常航行。
“保障安全,人人有责”、“救生衣穿戴莫嫌烦,亲人在家盼团圆”、“为了您和您的家庭幸福,请遵守渡运安全秩序”……渡口办公室外的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的安全宣传标语,随时提醒着村民安全乘船。
当天下午4时40分,恰好是城北镇平桥中心小学的放学时间,渡口前迎来了10余名小学生,只见他们依序登上其中一艘船后,立即熟练地穿好救生衣。四年级学生赵新宇说:“我们只要上了船就要穿救生衣,不穿的话会被开船的朱爷爷骂,穿上救生衣感觉很安全,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赵新宇口中的“朱爷爷”是渡工朱一中,今年57岁的他在此开船已有6年时间。6年来,朱一中每天接送过河的村民就有100多人,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县上每年都要对船舶从业人员、船舶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我们早已将安全操作、安全知识记在心里。”朱一中说,随时提醒乘船的村民穿上救生衣,也成了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完善的监管机制,加上我们自身的安全意识,十几年来水上安全零事故是水到渠成!”
新闻推荐
图为游客在摘李子。□邻水记者站吕清辉本报记者刘夏文/图李子树结满果子,梨子树迎风摇曳。7月1日,走进邻水县丰禾镇林果村,樱桃、枇杷、桃子、李子、核桃等10余种水果树映入眼帘。三五成群前来购买...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