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教育部门回应:教育资源优化共享
□吕清辉 本报记者 王诗侠
近日,有网友反映,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保家村一小学教学点被撤,导致该村适龄儿童被迫跨省念书,网友希望恢复这个教学点,让孩子们就近读书。6月11日,记者就网友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学生越来越少保家村教学点2008年被撤
高滩镇保家村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接界。记者从邻水县城乘车近1个半小时到达高滩镇,再绕华蓥山盘旋而上,又1个半小时后,到达保家村。
在村支书胡建兵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保家村4组的这个教学点。两层小楼前有块比篮球场稍大的水泥地,据介绍,这就是以前学校的操场。胡建兵介绍,保家村教学点2008年被撤,学校原有8间教室,现在一楼的两间作了村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室,二楼安置了4家危房户。
该教学点为何被撤?高滩镇中心小学校长黄显峰说,2000年,市上还安排资金对这个教学点进行了整修。问题在于,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偏远、条件差,没有教师愿意来。
高滩镇中心小学代课教师蔡晓军曾在该教学点担任了15年代课教师。他说,保家村教学点1995年之前是完小,平均一个班有二三十个学生,随着生源逐年减少,2003年学校开始隔年招生,到2008年教学点的老师就只有他自己了。
黄显峰介绍,2002年邻水县根据国家政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高滩镇撤点并校,先后减少了7个小学和教学点,当时保家村教学点并没有撤。但2008年春季开学时,该教学点只有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在征求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后,经高滩镇政府同意,自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保家村教学点停办,学生转至镇中心小学读书。
邻水县教科体局:教育资源共享是好事
胡建兵介绍,目前保家村有6-11岁适龄儿童81名,包括已搬到镇上的。其中28人在高滩镇中心小学就读,21人“跨省”到重庆渝北区华秦小学就读,4人在附近其他村小就读,其余的随家长在外读书。
保家村7组蔡兴贵的两个女儿都在渝北区华秦小学读书,因为“一是近,走路20分钟就到;二是比中心小学条件好。”
针对网友恢复保家村教学点的呼吁,邻水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说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保家村适龄儿童少,华秦小学和高滩镇中心小学基本能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二是由于保家村是地灾隐患点,且缺水严重,不少村民已经搬迁,全村户籍人口1300余人,而常住人口不到500人。
这位负责人认为,“跨省”上学是邻渝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省政府今年4月印发的《2015年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重点工作方案》中,也将加强渝广两地中小学校交流合作列入其中。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保家村适龄儿童都有学可上。”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邻水县也在考量撤点并校的效果,“邻水县已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放慢,致力于打造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争取让每位学生享受优质、平等的教育。”
新闻推荐
9月16日上午,邻水县法纪“双七进”专题文艺下基层巡演首站来到城南镇芭蕉村,在欢声笑语中宣传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知识。图为演员们在芭蕉村二组表演节目。吕清辉摄...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