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护队被称作“橙色天使”,记者走访发现,救护队员待遇不高
□本报记者 刘星
7月23日0时52分左右,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芙蓉集团杉木树煤矿N3022风巷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一起瓦斯事故。经初步核实,7名现场排放瓦斯的矿山救护队人员下落不明。这一从事危险工作的特殊群体,立刻成为关注焦点。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各类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发生后,矿山救护队员总是冲锋在前,与死神争夺生命,但微薄的待遇却让这个群体面临生存压力。
现状:
救援队员普遍待遇不高
矿山救护队被称作“橙色天使”。每当矿难发生时,他们总是身穿橙色服装、头戴安全帽、身背呼吸机,将被困煤矿工人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近年来,四川省组建了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矿山救护队正是其中之一。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累计开展抢险救援1064次,抢救遇险人员1942人,搜寻遇难人员1546人,救助和转运伤员、疏散被困人员14460人。
培养一名矿山救护队员并不容易。“80后”队员谢西邻是一名退伍军人,现服务于共有38人的广安市邻水县矿山救护队。谢西邻告诉记者,矿山救护事关人命,因此不管日常训练还是专业学习都不能偷懒。他们每天上午8点50分到11点集中训练队列和仪器操作,下午再进行1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训练从不间断。谢西邻加入矿山救护队7年来,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救援。“无论有多危险,别人向外逃生,我们只能拼命向着危险冲。”
此外,矿山救护队员必须熟悉矿井采掘、通风、机电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救护装备并能维修保养、排除故障。熟练掌握各种矿山救援专业技术,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要过心理关、体能关、技术关,并在抢险救援实践中积累经验。
工作如此危险,待遇却并不高。记者在邻水县矿山救护队看到了队员们的工资、津补贴发放表:普通队员每月基本工资是1000元,值班补贴200元,岗位津贴300元,扣除养老保险116元,在没有下井的情况下,普通队员们每月领到手的工资为1384元。该队副队长刘立均说,每下一次井会有额外的一点补贴,但近年来煤矿时常关停,下井处理事故的次数越来越少,今年一次都还没下过。
“邻水矿山救护队的情况在全省比较普遍。”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侯建明认为,待遇过低易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到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救援能力。
期盼:
有相应政策解后顾之忧
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矿山救护规程》规定,矿山救护属特殊工种,并从事高危环境工作,救护指战员应享受与井下采掘工同等待遇,并实行救护岗位津贴。但现实中,救护队员的待遇却很难与采掘一线职工等同。“普通的煤矿工人都有4000多元收入,部分人过万。救护队员呢?好一点的就2000多元收入。”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部长吴建超说。
据了解,四川省矿山救护队有两种体制,一种是事业型,如邻水县矿山救护队,挂靠在邻水县煤炭局,但在这种单位里任职的队员大多不具有事业编制。另一种是企业型,这种矿山救护队根据企业效益拿经费。在大煤矿,矿山救护队的经费稍有保障。服务于多个小煤矿的矿山救护队则依据签订的救护协议,实行有偿服务以维持生计。由于现在煤矿几乎处于停产状态,企业型救护队维持十分困难。打开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34支中队中有13支属事业性质,20支属企业性质,还有1支属于综合管理。“一个中队一般30多人,包括训练和薪酬等开支,维持一个中队一年至少需要200万到300万元。可是四川省不少中队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中队整体经费有限,提高队员的收入也无从谈起。”吴建超说。
而且,《矿山救护规程》规定,从事矿山救护行业的指战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这意味着,到了40岁队员必须离开,离开时除按每一年工龄补贴一个月工资外,没有其他安置补偿。“我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有相应的政策,尽可能地缓解我们的生存压力,让我们在冲锋陷阵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谢西邻感叹。
新闻推荐
9月28日,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决赛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举行。这场以群众为主角的比赛,以“零门槛”免费向公众开放。当日,省内还有多场书画展览、图书馆讲座、群众文化培训活动免费对公众...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