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政文 本报记者 许静
广安市邻水县,古称邻州,地处川东,属典型的丘陵农业县。
近年来,邻水确立了“抢抓川渝合作机遇,大做重庆配角文章,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重庆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农村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邻水农业蓬勃发展,农村变化翻天覆地。其中,粮食生产更是显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2008年邻水县获省粮食生产 “丰收杯”奖,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43.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7.66万吨,实现“五连增”,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获四川省粮食生产大县奖。
改革中的邻水,处处充满生机。邻州大地,如潮如汐的绿色铺向无际,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强政策 抓落实营造重农抓粮好氛围
粮食和农业生产是保增长、稳物价、安民心、增信心的基础产业,邻水县始终坚持领导靠前指挥、考核逗硬管理的原则,为粮食生产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在严格推行“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邻水县还充分发挥行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捆绑使用”的思路和方式,整合各项涉农项目,统筹安排、打捆使用,集中投入、规模开发,提高示范区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效益。2011年,全县投入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2500万元以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的整体效益。此外,县财政划拨中央财政粮油大县奖励资金150万元,县级支农资金350万元用于示范区所需物资的统一采购和供应,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玉米标准化生产的物化补助。
在粮油生产关键时期,县督查办还对粮油生产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并将粮油播面、总产等完成情况纳入全年各乡镇、各协农部门综合目标和农村单项工作进行考核奖惩。
大力度的行政推动、逗硬的考核机制使得邻水的粮油高产创建基地成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的样板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区。
早谋划 抓主动做好“科技兴粮”文章
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邻水县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会商,总结了多年来科技兴粮的经验。
一个“早”字贯穿始终。早调查,早决策,早行动,坚持最佳时期早育早栽,夺得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权,为实施高产创建活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个专家负责制包干到户。该县出台了全县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县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县上在重点区域建立一个万亩示范片,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千亩核心示范区,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百亩展示区。专家组成员采取分片包干,是各个核心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程的技术指导服务。
三个到位全面落实。在推进过程中,邻水县还通过技术捆绑,强化示范带动。已在水稻和玉米上分别确定了5个主推良种品种,全县粮食作物良种应用率在98%以上。在高产创建区,结合相关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了宣传发动到位、技术培训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的“三到位”效果,竭力保证技术入户到田,扩大示范带动范围。
2011年,该县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实现了水稻、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新超越。高产创建区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30.6公斤,比非创建区域亩增稻谷85.6公斤,亩新增产值188.32元,亩增纯收益138.32元,累计新增纯收益545.67万元;高产创建区域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14.4公斤,比非创建区亩增玉米135.1公斤,亩新增产值297.2元,亩增纯收益224.3元,累计新增纯收益253.45万元。
在粮食逐年增产的大好形势下,邻水县还狠抓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大基地、强龙头、重品牌的发展格局,先后培育出了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邻水农业正阔步走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康庄大道上……
新闻推荐
上半年平均每天落户1.5亿元资金、开工一个重大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本报记者陈君7月4日,广安60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68.4亿元。这是半年多来广安市...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