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安 今日华蓥 今日邻水 今日武胜 今日岳池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今日华蓥 > 正文

化零为整 “整”出增收聚宝盆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0-11-04 06:42   https://www.yybnet.net/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起来的花木产业基地。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摄

“小田变大田”让陈洪阳高兴不已。

编者按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稳定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出能力的根本举措之一。冬春时节,是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峰时段,今年四川如何出招?10月26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指出,四川将全面启动“农田建设百日会战”,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复灾毁农田,提高重要农产品产量。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小田连片变大田 增产增收不再难》,聚焦四川省各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分享办法、收集经验、关注成果。

小田连片

变大田

增产增收不再难

百日会战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持续时间

四川省“农田建设百日会战”持续时间为10月26日起,至明年春耕生产结束。

建设要求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确保亩均投入 3000 元不降低、不打折。

具体执行

支持各地通过发行专项债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其他市场主体参与。

建设目标

除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冬明春,四川还将按时完成汛期损毁188.79万亩农田修复任务。调 查 显 示 ,全 省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 项 目 已 完 成380.01万亩,新增高新节水40.91万亩,完成各类投资 62.7亿元。预计2020年度,四川将实施建设项目332个。

□曾运吉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将‘小田改大田’后,不仅实现了路田相连利于耕作,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而且通过稻田养鱼,每亩田至少增收 1500元,与稻谷收成齐鼓相当。”11月2日下午,在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皂角村,村干部陈洪阳指着刚收获再生稻的稻田说。

小田变大田 耕作不再难

走进皂角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块块稻田四四方方,刚收割再生稻的稻田里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泥板田坎笔直又宽阔,田坎下标准化的沟渠能水能旱,能排能灌。但在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项目整理前的皂角村,由于田块不规则等原因,让村民说起种田都直倒苦水,尤其是田块大小不一,田坎面积较大,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不齐全,农业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村民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时常要靠人力,收成要看天,粮食的产量很低。“田块零碎不整齐,投入成本大,一些小田块宁肯撂荒。”陈洪阳说起以前种田就直摇头。

2019年,皂角村争取到了500万余元的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使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皂角村就有220多亩小田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变成了一块块方正的大田,农民春种秋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机械化种田 省力又省钱

“这稻田经过高标准改造后,我们种田不但省力还省钱了。”陈洪阳说,项目区不只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能排能灌,而且无论是插秧、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

皂角村二组64岁的村民王跃福,自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种粮大户”,目前他耕种的稻田有20亩,今年仅稻谷就收获了2万多斤。“栽秧打谷都是机械化,稻谷也是靠摩托车运回家,自己根本不费力就把一季稻谷收获了。”王跃福说,要是以前,无论是栽秧子还是打谷子,全靠人工,费时费力不说,如果全部请人耕种,种一季水稻还要亏本。

去冬,王跃福看到邻居举家进城后,就将邻居家的10余亩改造后的稻田租用了过来。王跃福说,耕田有悬耕机、栽秧有插秧机、稻谷黄了有收割机,原来几个人要好多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机器几个小时就能搞定了,省钱省事又省心。王跃福算了一笔账,近20亩水稻请人工收割至少需要8000元,而收割机只需 4000元。

今年,皂角村项目区的220余亩稻田,仅水稻收割这一季,就让农民节支增收超过5万元。

种稻又养鱼 农民笑开颜

在皂角村的 200 多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田块里,不时可看见三五条鲫鱼、草鱼在稻田里游走,有的还跃出水面。“稻田养鱼硬是划得来,不仅每亩稻田可收获 150 斤生态鱼,还省却了除草的劳力投入,又肥了田泥。”陈洪阳乐呵呵地说。

今年,皂角村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大田,将稻田养鱼列为一项重大扶贫增收项目,在项目区的 200 多亩稻田免费投放鱼苗1万多斤,丰乐镇水产站也派出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科学指导。陈洪阳说,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和杂草、水里的浮游生物成为鱼儿的上等饵料,既为稻田除草增肥,又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更让村民高兴的是,稻田养上鱼后,水稻病虫害少了,农药花费少了。

据皂角村党支部书记陈明英介绍,今年项目区1亩稻田平均按最低收获 150 斤生态鱼、每斤按目前市场最低12元计算,今年村里的220多亩稻田鱼,可为农民带来40万元的增收。

延伸阅读>>>

高标准农田怎么建?

早在今年7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443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首项重点工作就是科学规划布局。《意见》指出,要结合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编制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同步制定规划,形成全省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

具体如何组织实施?《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财政投入保障方面,《意见》要求各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中央农田建设项目,落实中央投入标准要求,遵循共同事权原则,省级财政承担地方财政投入的主要支出责任。市、县要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分区域、分类型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亩总投入不低于3000元。

另外,四川将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建立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把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使用等各阶段相关信息上图入库,建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监管系统。(王宗)

新闻推荐

“清溪河”名副其实 市民纷纷点赞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邱海鹰)10月21日傍晚,在华蓥市滨河公园散步的吴开正老人,望着经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的清溪河,竖起大拇指不停点...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賨州沃野展新姿2020-11-02 00:56
猜你喜欢:
评论:(化零为整 “整”出增收聚宝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