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泥汉坪。
天意谷洞中天河。
五华山旅游区玻璃栈道。
□刘德友 刘春芳 邻水记者站 孔虹
数说
旅游
2002年,成立第一个法人旅行社,突破旅游企业“零”的记录;
2005年,华蓥山大峡谷对外营业,邻水有了第一个景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万元;
2009年,银鼎山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景区;
2013年,黄桷树公园、天意谷景区被评为国家3A和4A级景区,旅游企业不断增多,接待游客量增加到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2018年,五华山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县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
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
截至目前,已建成A级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天意谷景区、五华山旅游区)、3A级景区2个(铜锣山景区、黄桷树公园)、2A级景区1个(银鼎山公园),乡村旅游点15个,星级农家乐30个。
总体布局
“一城三带六区”。“一城”即以县城为核心;“三带”即华蓥山红色旅游发展带、铜锣山乡村旅游发展带、明月山康养休闲旅游发展带。
主要
目标
两个创建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
三个倍增
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A级景区达到10个以上;旅游收入、接待游客、A级景区在2018年基础上增长一倍;
三个突破
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零突破’;
四个明显增强
新培育文化旅游企业100家以上,培育6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3大文旅特色小镇,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
邻水境内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由西向东呈南北走向平行展布,大洪河、御临河蜿蜒其间,形成了“三山夹两槽”的独特地貌。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以高山、峡谷、溶洞为特色的华蓥山天意谷,有集水、泉、洞为一体具有“十里画廊”之称的御临河小三峡,有千岛迷离的大洪湖,有神秘的倒须沟桫椤林,有林木蓊郁的铜板沟、肖家沟、万峰山林区,有“川东民居活化石”之称的汤巴丘民俗村,有山环水绕、诗意盎然的翡翠峡,还有原始生态、乡土气息浓郁的泥汉坪……
如何让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变成富民的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邻水县按照“一城三带六区”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以做实重庆“后花园”文章、深化“全域旅游”为抓手,打好旅游发展大会战,全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系,目前已建成A级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乡村旅游点15个,星级农家乐30个。2018年,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
关键词:优 谋划全域旅游新图景
8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甘坝乡的天意谷景区,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游客们欢快地在峡谷内戏水游玩。飞瀑、溶洞、茂林、修竹和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不时引来游客啧啧称赞。同日,位于丰禾镇的五华山旅游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避暑;位于城南镇的铜锣山旅游度假区也受到了众多游客青睐……
科学规划旅游蓝图对全县旅游发展举足轻重。近年来,邻水统筹全域旅游资源,以推进华蓥山大旅游区邻水单元建设为契机,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旅游”的思路和川渝两地旅游新高地的定位,把全县作为旅游景区全域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一城三带六区”空间布局,将旅游理念贯穿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邻水等各个方面,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一城。即以县城为核心。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提档升级城区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休闲旅游集聚区。
——三带。即华蓥山红色旅游发展带、铜锣山乡村旅游发展带、明月山康养休闲旅游发展带。按照“红色、生态、健康、美丽、避暑胜地”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建设,重点发展以西天旅游特色小镇、椿木坪消夏避暑小镇、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东大门、向阳桥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城市近郊田园综合体为依托的华蓥山红色旅游发展带;围绕乡村振兴计划,深入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和千村万景乡村旅游富民计划,协调发展以柑子—观音—长安—冷家—城北—城南—经开区等乡镇为核心的铜锣山乡村旅游发展带;按照康养、休闲、宜居、祈福的思路,谋划发展以五华山、古相寺、泥汉坪、桫椤林、中城寨等景区景点为主体的明月山康养休闲旅游发展带。
——六区。即天意谷、白龙峡、五华山、铜板沟、泥汉坪、大洪河景区。“通过五年时间努力,实现‘两个创建’‘三个倍增’‘三个突破’‘四个明显增强’。‘两个创建’,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三个倍增’,即: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A级景区达到10个以上;旅游收入、接待游客、A级景区在2018年基础上增长一倍。‘三个突破’,即: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零突破’。‘四个明显增强’,即:新培育文化旅游企业100家以上,培育6大文化旅游精品景区、3大文旅特色小镇,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谈及未来,邻水县委书记赵璞踌躇满志地说道。
关键词:精打响文旅特色大品牌
在邻水县委书记赵璞看来,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知名度经济”,牌子响才能人气旺。因此,邻水旅游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培树自己的旅游品牌。在这样的思路下,邻水旅游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培育文化品牌。该县将按照县有“四馆”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演出专业场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南海李准》宣传推介,将其培塑为留住“过夜”游客、做强“月光经济”的舞台大戏。
培育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天意谷、五华山旅游区提档升级,启动缪氏庄园、贵人槽乡村旅游区创4A工作,重点抓好高端康养度假区、温泉度假小镇、古相寺生态旅游度假区、贵人槽生态旅游示范区等10大项目的包装推介,力争每年1-2个项目启动建设,打造一批享誉全国、全省的品牌景区。
培育节庆品牌。按照“一分资源、两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每年在2个以上地区举办“邻水脐橙文化旅游周”“邻水文化旅游好”等系列推介活动,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游客“走进来”,带动邻果、邻茶、邻食等“邻”字号产品“走出去”,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
关键词:融 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在刚召开不久的邻水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邻水明晰了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该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谋划,作为促进动能转换的重要接续产业来培育,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一抓到底。
强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邻水竹琴”“手掌木偶”等省非遗项目,加强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加快推进灵宝山文化公园、李准故居等示范项目建设,真正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
深入实施“文旅+”战略,依托自然生态、特色农业、乡村文化,发展“文旅+农业”“文旅+林业”等新兴业态,建设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家庭农场。
大力发展“文旅+科技、教育”产业,开发山地度假、避暑研学等旅游新产品,提升邻水旅游的内涵品质。
大力发展“文旅+乡村振兴、城市提质”产业,建设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打造环县城乡村旅游示范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旅游功能,扎实抓好护城河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花街、花道、花园、花海”、城市公共停车场、道路标识标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
强化市场培育壮大。推进文旅集团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一批大型文旅企业,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以文旅龙头企业为示范,连片推进、点面结合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特 做深重庆“后花园”文章
8月13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川渝边界的五华山旅游区看到,游客中心的停车场内停满了前来游玩的私家车,大多是渝A、渝B等重庆号牌的车辆。
周俊就是众多“渝”字牌照的车主之一。“五华山很美,又有那么多体验项目,带着家人来此避暑,很不错。”周俊说,他听朋友介绍,五华山不仅有玻璃栈道和喊泉,还有七彩滑道和悬崖秋千等项目,他早就想带着父母和妻儿一起来五华山游玩。
据五华山旅游区负责人熊维应介绍,景区每天平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次,而来自重庆的游客占了70%。
五华山旅游区只是邻水打造重庆“后花园”的一个缩影。据邻水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主城区每年旅游出行人次在2500万左右,主城周边游占41%,观光休闲和避暑度假占71%,而邻水刚好有高海拔的华蓥山“大凉城”,有适合康养休闲的明月山,有适合体验农旅文化的铜锣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为邻水打造重庆“后花园”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邻水将坚持以重庆国际旅游都市为引领,依托广安红色旅游胜地建设,以华蓥山红色旅游发展带、铜锣山乡村旅游发展带、明月山康养休闲旅游发展带为重点,整合乡村农旅、特色小镇等资源,加快推进天意谷、贵人槽、大洪湖、五华山等六大旅游区域建设,形成一批巴蜀美丽新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做深做实重庆“后花园”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畅 推动基础设施大改善
8月12日,邻水县S406线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据了解,S406线建成后,将成为串联邻水县和华蓥市旅游景点的华蓥山旅游快速通道,将为邻水发展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邻水决策层深谙此理。在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中,该县着眼“通达通畅”,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省道202、208、406、407等重大项目,城市及国、省干线至旅游景区连接道路,畅通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完善“快进慢游”服务体系。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新兴旅游要素,大力实施景区交通设施、智慧旅游平台、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文化旅游环境、旅游引导标识体系五大“补短板”行动,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从细节着手营造宾至如归的体验环境,用最便捷的交通、最优质的服务让广大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耿立进华蓥记者站周松林)今年以来,驻华蓥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根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伞破网”工作要求,对华蓥市文...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