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华蓥新闻 > 正文

每一座桥,都是一段天府传奇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1-05 02:49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马恒健 作者已出版有《蜀地秘境》《蜀地最后的秘境》《你不知道的四川》等著作)

四川的河流虽然不像江浙一带密如蛛网,但称其为千河之省也并非夸张,因此,众多的桥梁相伴而生。

在众所周知的蜀地桥梁中,都江堰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都江堰宝瓶口岷江内江上的南桥,因民间彩塑、书画楹联琳琅满目而被誉为水上画楼。成都市区的老南门大桥,因蜀汉大臣费祎出使东吴一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的慨叹而名扬巴蜀。与望江楼毗邻的九眼桥,其大拱桥下的9个桥洞,不知留驻了多少成都市民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其实,由于地形地貌和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四川桥梁集中华桥梁之大成,索桥、平梁桥、拱桥、廊桥,沟通南北,贯穿东西。不仅如此,这些桥梁之上附属的建筑,雕梁画栋,塑像如生,艺术之美冠于华夏。时至今日,仍有大量遗存于世,见证古典文明之美。

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周末”撰稿人马恒健的脚步,去看一看四川境内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形态优美、构造奇特、有着传奇色彩的古桥。

姊妹桥

从任何角度和高度看,

都是一幅绝佳的风景画

从观赏的角度来评判一座廊桥对人们的吸引力,绵阳市安州区的姊妹桥应独占鳌头。

这是一座巧妙利用自然景观,并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从任何角度和高度看,都是一幅绝佳风景画的廊桥。它以河心的巨大岩石为天然桥墩,以周边的原始林木为纯木桥体,以当地的亭楼形制为桥身造型,且成双成对,首尾相接。

伫立桥头阅读碑文,方知该桥建于元末明初。高3.5米、宽4米、长18米的人字户架桥身,全系穿榫而成,上盖小青瓦。桥梁以大土碗般粗的原木并集而成,上面铺设木板。两侧有原木护栏,既保安全,又供人凭栏观景。我注意到,建桥的木头是用斧头削直再用刨子刨光滑的,有的甚至保留着最初大斧的痕迹,体现着匠人们最纯朴的审美视角。

姊妹桥的一个奇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天生岩石为桥墩。茶坪河流到此处,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所阻。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长年河水冲击,巨岩两旁分别被冲开一条豁口,河水分叉挤出,绕过巨岩又合流。这巨岩,便成为坚固的桥墩。两岸各架一桥于岩上,两桥共用一桥墩,两桥造型又完全相同。以姊妹命名此桥,恰如其分。因地制宜,以势架桥,姊妹桥的造桥理念至今仍值得借鉴。

姊妹桥两桥共长约50米,桥面距河床高达10多米,两桥之间的巨岩上凿有石阶以方便行走。

一位对姊妹桥情有独钟的桥梁专家,以专业的眼光评价此桥:“整座桥的结构沿用川西民居建筑方法,全是穿榫连接的木质结构,不见一钉一铆,是一座整体的受力结构的纯木桥,承载力之大,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一般的廊桥都只能在拱桥上建造, 由于姊妹桥选择的位置得天独厚,这也是它敢于在梁桥上构建的原因所在。

姊妹桥原名为双木桥、高桥、五福桥,始建时为石板桥。因茶坪河连年涨水,溺水之事时有发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乡人自愿捐资捐料,请能工巧匠改建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木质廊桥。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当地乡绅曾生年、杨子联、陈文德、陈保三等人又筹资在此桥基础上维修加固。遗憾的是,它的建造者没有赵州安济桥的设计师那么幸运,人们至今也不知姊妹桥的建造者姓甚名谁。

波日桥

整座桥

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

原始但结实

波日桥被誉为“康巴第一桥”,距新龙县城约40公里。在这里,河流两岸山势较为低缓,河床也较为宽阔,水流也较为平和。西岸的桥头周边,更是一层层在大峡谷里少见的如梯田般的坡地,坡地上散落的藏族民居炊烟袅绕。

有人用“一根挑着两个箩筐的扁担”来形容波日桥,虽然不是很雅,却也贴切。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的波日桥,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东、西桥头的两个桥墩,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腰部临江的方向,用数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支撑整个桥身的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两个桥墩之上,用石片叠的伞状的高近3米、面积约30平方米的圆形桥亭。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但结实。

波日桥约建于元末明初,由杰出藏族建筑师唐通吉布设计,并亲率民工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由于形制的独一无二,早在数码相机尚未问世的年代,便有摄影爱好者如此感慨:拍摄过它的那些摄影者使用的胶卷的重量可能以吨计!

波日桥两端都有桥亭,桥亭内正中的过道直通桥面,左右各有一个半圆形的房间,里面黑黝黝的,只有临江的方向分别开有的一扇状如射击孔的窗户,透进一束光亮。联想到这桥亭的碉堡状,容易让人认为其具有封锁桥面的御敌堡垒功能。但事前我遍查相关史料,并没有此桥发生战事的记载。不过,这桥亭也应该不是纯粹为装饰为美观而建。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顶部覆盖石片内部石条砌墙的桥亭,是为增加桥墩的重力使其更为牢固而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暴雨狂风对桥墩损伤。当然,一个附带的功能,便是为南来北往的过客提供了一处躲雨避暑的小憩之所。

走过桥亭两个房间之间的过道,便真正走上了波日桥。3米宽的桥面在不留缝隙的横铺木板的基础上,又以桥面的中线为准纵向铺有宽1米的木板,从而使桥面容易磨损且受力最多的部位得以强化,同时,也使桥面平顺了一些,减轻了一点走在桥上的颠簸感。桥栏杆也一点不马虎,其材料全部是碗口粗的圆木,虽然看起来简单粗糙些,但足够安全。

龙脑桥

气势恢宏、雕刻精美,

堪比卢沟桥的

“神州第二桥”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在明朝都城数千公里的四川泸县,诞生了气势恢宏的龙脑桥。

卢沟桥是最为知名的平梁式古石桥,而同为平梁式石桥的龙脑桥,被古建筑师罗哲文誉为“神州第二桥”。有几个龙脑桥的桥体数据,也许能给人们一个实在的印象:每个桥墩由4根长3.6米、宽0.95米、厚0.6米的大石条组成,每根石条重约6.8吨,因此,一个桥墩仅石条总重量便有27吨多;而桥墩上最大龙体整石(每个桥墩上的龙头重量有差异)重约13.6吨,这样算下来,整个桥墩全重30多吨,由此可以想象,占龙体大部分重量的龙头,是何等威武雄壮。在龙的口内,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滚动自如却不能取出,这“宝珠”,一颗便重达30多公斤!

中国古代许多平梁式桥是用条石作构件并用石灰或糯米浆等来粘接填缝的,时间不长倒也无妨,天长日久灰浆便会脱落剥离,从而带来安全隐患。而龙脑桥利用巨大石板的自身重量,垒砌在自身极重的桥墩凹槽内,且在凹槽与桥板结合面凿刻粗糙纹路以增加摩擦力,从而使石板完全固定,达到了既不用榫铆,也不用灰浆,也能使此桥千年不毁的目的。

如果说龙脑桥的结构使它异常安全牢固,那么它的石雕艺术更具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雕刻造型属写实与夸张相结合,其工艺属石雕艺术中的圆雕,技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如鬼斧神工。我们贴近龙头细看,龙的眼、耳、鼻、眉、须、角及龙身上的甲、翅,均雕刻得十分精细,令人感觉巨龙活灵活现、隽秀飘逸。

据说,如果遇到涨水,河水刚好淹没桥面,河面上便只见这8只神兽,它们像活生生的庞然大物,在激流中斩浪搏击,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气势磅礴啊!

五星桥

桥梁上

有房屋、商店、街道,

这里充满人间烟火

以河流、山脉作为行政区划线的情形,人们都见得比较多了。不过,界河上有桥梁,桥梁上有房屋、商店、街道,以一堵墙一道门槛为界线的景观,却很少见。

发源于华蓥山西麓的渠江支流华蓥河,是华蓥市庆华镇与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的界河。在此河一处名叫火烧滩的河面上,有一座横跨两省市的廊桥,名曰五星桥,桥中间就是两地分界线,当地人也称五星桥为“界桥”,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五星桥长60米,宽6米,高5米,由5个石拱组成,每孔石拱净跨度8.8米。桥墩宽3米,河底至桥面均用方石砌成,特点是桥上有房,房中有道,不仅供行人遮风避雨,亦作集市贸易,兼居家生活。

桥面的石木结构房屋,均为硬山式穿斗木结构廊房建筑,17柱16开间。桥上过道宽3米,由碧瓦遮盖。每间房高4米、面积均12平方米。桥面房屋总面积近400平方米,有4户人家居住,经营药店、饭店。

五星桥作为重庆合川区东北部乡镇与四川岳池、华蓥等县市间的交通要道,自建成,便是一条集遮阳避雨、聚会休息、集市贸易为一体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曾是广安、岳池、华蓥山以东地区人们步行去合州、重庆的必经之路,每天在桥上往返或休闲的人络绎不绝。“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陈联诗从重庆运枪支弹药回华蓥山,大都经过此桥。

最近,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五星桥上的店铺和住家户撤离了。从长远看,这是好事,但也令人有些许惆怅和遗憾。当年在屋里迈过门槛到重庆、在床上一个翻身到四川、一墙两侧电话不同区号的趣闻,只能是当地人的龙门阵了。

靖虹桥

凉桥位于宜宾龙华古镇,旧名靖虹桥,建于光绪年间。历朝历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士屯扎在龙华,带来了形式内容各异的民俗风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龙华碰撞交融,赋予它不同于一般古镇的内涵与精神。有几百年历史的龙华“踩桥”, 便是其较为独特的民俗之一。

每年正月十四,龙华镇的中老年妇女从四面八方自发地聚集在凉桥,进行既庄重又热闹的“踩桥”仪式,以示消灾免难,祈求平安。由于是自发组织,踩桥队伍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队伍不断壮大,往往会形成几百人的庞大队伍。她们依次在凉桥、撑船沱桥等桥上各12遍(闰年踩13遍)。在此过程中,由一位嗓音清脆高亢的妇女领唱《踩桥经》,其余人伴唱。一时间,歌声传遍了大街小巷,在龙溪河上久久回响。

公安桥

这座桥位于江油重华古镇。该镇曾是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会之地,早年被老百姓称为“一脚踏三县”,素有“旱码头”之称。廊桥建于乾隆年间,取名为公安桥,是寓“公众安全”之意。桥面以青石铺砌,两条石龙穿桥而过;桥沿两侧,16条小彩龙翩翩欲飞;楼阁为古木青瓦,双层结构;桥头四株千年皂角树,冠如华盖。

公安桥早已不仅仅是便利交通和遮风避雨,也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纳凉消暑、儿童们嬉戏玩乐的胜地。我与古镇上了点年纪的居民闲聊时,他们说当年的廊桥,堪称一条美食街。红油鲜亮的川北旋子凉粉、色泽金黄的糯米油糕、唇齿留香的奇味油茶,令过往之人无不大快朵颐。一位见过一些世面的老人既惆怅又自豪地告诉我,若逢年过节,伫立廊桥之上一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背篼翻飞,真是水泄不通。

新闻推荐

广安市第一届 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开展

本报讯(记者龙俊帆)12月25日,广安市第一届现代刻字艺术作品展开幕式在邓小平图书馆举行。本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每一座桥,都是一段天府传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