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非遗“滑竿抬幺妹”传统文化。
□见习记者 尹姮 本报记者 周文平/文 张启富/图
追寻华蓥山游击队足迹。
9月5日上午,参加全川报纸副刊编辑记者“小平故里行”采风活动的嘉宾们走进华蓥山,览自然风光,觅红色遗踪。
一到华蓥山广场,大家立刻被“双枪老太婆”的巨型雕像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留影。“早就从小说《红岩》里了解过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的故事,一直很想来看看。”来自巴中日报社的王佳彬告诉记者,此次能来到华蓥山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精神,感到十分高兴。
华蓥山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华蓥山游击队的战斗之地。华蓥山境内尚存有《新华日报》造纸厂的泡料池、碾料槽、煮料灶和华蓥山游击队宿营地、游击战壕、游击步道、藏枪存粮洞及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遗址、遗迹。目前,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已经进入全国红色旅游总体规划,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今天来到这里,不但饱览了自然风景,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都江堰报社新闻中心记者李崎深有感触地说。
红色旅游是广安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华蓥山以革命传统教育题材为重点,完成了华蓥山游击队群雕、红色华蓥纪念墙、“双枪老太婆”雕塑、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游击队练兵场等系列红色旅游景点的布展工作。
嘉宾们沿着游击队曾经走过的崎岖山路,一路爬坡上坎,重走游击小道,感受先辈的艰辛。
“通过重走游击小道、参观游击队练兵场,使我对‘红岩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资阳日报社特刊部副主任张方金说。
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华蓥山还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发出了“华蓥山游击队音像杯”“双枪老太婆饼”等红色文化纪念品;组织编排了“没有玷污党的荣誉”“红杜鹃”等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节目,大力提升了华蓥红色文化旅游的魅力。
“坐滑竿了,来哟……”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引起了嘉宾们的注意。在“爱之吻”景点前的广场上,只见5名“幺妹”坐在滑竿上,被轿夫抬着,轻颠慢颤于山间,引得嘉宾们竞相拍照留念。据悉,“滑竿抬幺妹”已成为华蓥山区典型的表演竞技文化活动,是四川独特的民间体育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样的民俗表演比较少见,我也想上去体验一把当‘幺妹\’的感觉。”绵阳晚报记者廖耘说,“滑竿抬幺妹”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需用心保护和传承。
四川农村日报副总编辑杨红一边拍照,一边不停地感叹:“这个表演太精彩了!”杨红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手段。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华蓥山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就要结合红色旅游、国学与传统文化研学旅游开发,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挖掘和创新发展,真正赋予华蓥山灵魂。”
一路走来,嘉宾们感慨颇深。大家一致认为,广安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全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速培育“文化+旅游”新型业态,打好“文旅结合”牌,文化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华蓥造”电子产品吸引编辑记者的目光。编辑记者在广深产业园规划馆采访。□本报记者徐瑜卢琴/文张启富/图一栋栋厂房整...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