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王江海
社区民警何伟
出入境民警谭娟
消防队员李洪正
网警陈然
特警姜玉峰
管教民警胥飞
110接警员姜丽
禁毒民警张武(花名)
警犬训导员田斌去年以来,遂宁市公安机关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围绕发展大局保驾护航,坚持围绕打防犯罪刚柔并济,坚持围绕管理服务实干实效,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近日,记者跟随采访了遂宁市公安战线的10名民警,从他们日常勤务、办案、训练等工作细节着手,以数据的方式,为市民展现不一样的遂宁公安人。
一名交通警察
一年抬臂高达20万次
2月1日上午8时45分,相对于其他急于上班的人们来说,遂宁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三中队交警王江海已经“应战”早高峰一个小时了。虽然天色越来越亮,但冷空气并没有因为太阳的出现而减弱,吹在身上的寒风依旧轻易就能把衣服吹透。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王江海和他的同事不能像路人一样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以抵御寒冷,而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一冻就是一整天的冬天。
早高峰结束后,王江海在东平大道巡逻,发现一处护栏歪斜到了机动车道内,他和同事立即将护栏拉正,消除安全隐患;巡逻、查处违章停车、纠正违法行为、解决简易交通事故……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中午时分,道路上的车、人逐渐散去,辖区路面基本平静,王江海和同事们也可以稍微歇息一下。下午6时,华灯初上,王江海又迎来了当天的交通晚高峰。夜间行车视线条件较差,站在马路中间的王江海疏导着车流,肩头的警示灯、手中的指挥棒、身上的荧光条就是他全部的安全装备。“您好,请出示一下驾驶证。”王江海重复着相同而标准的动作:立正,举手敬礼,他和其他交警共同努力,观察着繁忙的道路,最快速地放行车辆,维护着道路的畅通,直至两小时后晚高峰结束。
“您好,麻烦您配合一下吹口气。”当记者以为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时,晚上8时30分,王江海又开始和同事们夜查酒驾。他又是两个多小时的站立,在寒风中呼吸着尾气和尘土,任由寒风灌进衣服里。夜查结束,王江海汇报完夜查结果,夜已经深了。
从早上6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多下班,王江海一天站立的时间超过6小时。初步测算,他手势指挥、敬礼等抬臂达1000多次,一年高达20万余次。
交警部门数据
2017年,市城区共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115680起、机动车不礼让行人1860起,无牌无证281起、非机动车违法2048起,行人违章处理870起,查处抛洒遗漏运输车辆88台,查处违反禁鸣交通违法行为1345起,查扣违章电三(四)轮1225台、人力客三轮257台,清除“僵尸车”63台。淘汰注销黄标车3246辆,办理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401168笔。
一名派出所民警
全年处置1300多个警情
2月2日上午8点15分,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富源路派出所民警何伟整理了一下接处警登记本、取证笔记本、执法记录仪等资料,卸下重重的“八件套”,与下一班的值班民警完成了交接。“伟哥,昨天值班有啥特别的事吗?”交接民警问道。何伟略显疲惫地摇了摇头:“没什么特别的,平稳度过!”然而,记者在接处警记录簿上看到,满满16页的警情记录:16个警情。何伟告诉记者,他全年共计出警1300多次,多的时候,值班民警一天的接警量能达到27个,有案件、有纠纷、有求助,“有时候一下就会来5个警,忙都忙不过来。”而正点吃饭这件事,对于何伟来说,几乎已经成了奢望,忙得吃不上热饭是常事。
值班民警的下班时间,是第二天早上8点30分。24小时的工作时长,这些民警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每隔两天就要通宵值班,三班倒,过年过节也这样。”何伟告诉记者,24小时值班过后的第二天,民警们可能还需要处理前一天没有处理完的工作,第三天还要正常上班,开展社区走访、完成信息采集更新等工作,而到了第四天,就又到了值班的日子。他直言已经不记得当天是星期几了。
派出所数据
2017年,全市派出所共处警99152起,办理治安案件4058件,采集标准地址信息216万余条、实有人口信息224万余条、实有房屋信息132万余条、实有单位信息9万余条、从业人员信息48万余条。
一名出入境窗口民警
平均每天接待群众100余次
“您好,请坐!我来为您服务。”“请您不要着急,我会很快为您办理。”在寒冷的冬天,遂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出入境管理服务大厅,女民警谭娟温和的声音和微笑的服务让前来办证的群众感到丝丝暖意。
“认真受理每一项登记业务,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让他们满意而归,就是我的目标。”这是谭娟最常说的一句话。在出入境窗口工作的十五年时间里,她爱岗敬业,工作零差错、零投诉。
早上9点上班开始,谭娟每天都干着同一件事情:接受咨询,审核资料,严把关口。每天平均工作近10个小时,平均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到旅游高峰期每天接待达400余人次。办理一个人的申请资料,要点击鼠标20次。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办证,她直言:“上厕所都是跑步前进的。”
众所周知出入境窗口繁忙,特别是节假日前后,接待大厅里总是人满为患,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作为一名“老”出入境民警,常年的劳累和无规律的生活作息,谭娟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胆囊结石的毛病。但她对办证群众始终热情接待、微笑服务。
窗口服务数据
2017年,遂宁市共受理、审核、审批公民隐私出(国)境申请86491人次,其中因私出国44888人次,赴港澳83362人次,赴台12990人次,前往港澳定居47人次;遂宁市共受理外国人签证111人次,其中普通签证25人次,居留许可86人次;共办理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2197条。全市户籍窗口共办理市外迁入13952人、迁出市外42314人、登记出生入户40707人、死亡注销82725人、受理上传二代证信息292299条。
一名消防队员
一年负重5000斤上70000阶楼梯
2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船山消防大队嘉禾桥消防中队,李洪正正在和队员们练习爬楼梯,准确地说,应该叫冲楼梯。消防员身穿救援服,戴上空气呼吸机,拎着两盘水带和一把水枪,全身负重有60多斤,用最短的时间冲上30楼,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记者穿上救援服,带上救援器材,尝试快速爬楼梯,不到20阶楼梯,已经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发生火灾时,电梯无法使用,爬楼是消防队员的基本功,快一秒就预示着能拯救更多生命、挽回更多的损失。”李洪正告诉记者,日常训练时,每名消防员要做500个俯卧撑、500个仰卧起坐、60个引体向上,还负重爬楼10层。即便大热天,这样的魔鬼训练也不停,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厚实的战斗靴都能倒出半碗汗水。伴随“魔鬼训练”的是队员们的胃口,一顿要吃半斤米饭,一口气连喝5瓶矿泉水。
据李洪正介绍,消防员都是随时待命,一旦警报响起,消防员从换装、上车直到消防车开出必须保证在60秒之内。到达现场后,需要第一时间把水带连接铺设好,“先把第一条水带甩出去,再到前面甩开第二条水带。”李洪正说话间已经迅速将20米长的水带铺设好。记者注意到,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求消防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救援赢得更多时间。
消防部门数据
2017年,完成7类典型灾害事故编队,组织季度体能普考、全员比武竞赛,开展8次大型演练,3880次接警出动无一失误,部队战斗力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全市开展了7项专项行动,完成了5项重大消防安保任务,销案7起重大和区域性隐患;585个重点单位和85%的社区全面建成微型站,开展文物古建筑整治,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四项指标明显下降,执法数据逐年递增。
一名网络警察
点击70余万次鼠标分析数据
在遂宁市公安局办公大楼内,有一个安静的办公地点,在这里办公的,正是遂宁市公安局网监支队的民警们。近日,记者来到网监支队时,网警陈然正在和他的同事研究近期的一起案情。
“网络警察的工作很杂,有打击也有防范。不仅要对涉‘网\’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还要对涉‘网\’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即网络警察首先是一名合格的警察,在此基础上还要懂计算机技术。”陈然告诉记者。
当几位民警正全神贯注盯着桌上电脑的屏幕时,记者发现办公桌旁摆着好几张折叠行军床。陈然向记者解释说:“队里要全天24小时对网络信息进行全方位监管。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从早上9时到第二天早上9时,连续24小时工作,休息24小时后接着干……队里10来个民警,每天都在紧张战斗。”
“我们每天需要分析上百个可疑数据,而每一个数据分析都需要一两个小时,而且要很仔细,有时候一个并不起眼的数据可能事关重大。所以,时间根本不够用,脑细胞也不够使。”陈然告诉记者,每天他要浏览分析大量数据信息,点击3000余次鼠标进行筛选、比对,并发现可疑,一年点击鼠标达70余万次。“我们也有放空的时候,就是每次数据刷新电脑卡机时。”陈然调侃道。
网警部门数据
2017年,破获涉网案件3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人,其中厅督案件4件,收缴涉案服务器、手机100余台;配合侦查各类案件16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余人。开展视频巡查10余万台次,开展图像调取查询8000余次,发现各类犯罪线索近200条。
一名特种警察
全年巡逻步数400万步
2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心商业区步行街的观音像前。这里有一辆警车停在屯警点,特警队员姜玉峰所在班组正在和其他特警班组交接,整个过程干净利索,非常熟练。
姜玉峰告诉记者,他们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除了中午休息之外,8个小时不间断巡逻,平均每半小时交一次班,休息半小时再上岗,如此反复,一天徒步巡逻4个小时。“我们有个巡逻群,有队员发过自己的巡逻步数,发现每天大约要走3万多步,常常占据朋友圈前列。”而姜玉峰前一天的朋友圈显示的步数是,他走了30984步,而他全年巡逻步数达400余万步。
在街头巡逻之余,特警队员都要在特警支队进行备勤,以防出现紧急警情。而在备勤的时候,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姜玉峰告诉记者:“作为特警,必须有过硬的本领,首先枪法一定要准,而除了枪械和武器外,体能技能的训练同样不可缺少。因此在训练的时候要练习擒拿、自由搏击、综合格斗等。”
特警部门数据
2017年,全市共投入巡防警力10万余人次、盘查人员68.6万人次,挡获并移交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10人,抓获在逃人员85人,盘查车辆18.9万台次,查获被盗抢车辆10台。现场处置案事件300余起,挡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0余人,解决群众咨询求助2480余次。
一名管教民警
与监管对象谈话1100多个小时
2月5日上午8点30分,管教民警胥飞走进遂宁看守所的监区。交接工作时,他专门向夜班民警询问了自己担心的几名被监管人员的夜间表现。9点整,边整理警容,边梳理思路,胥飞准备开始当天的第一次谈话。
坐在胥飞面前的是被监管人员张某。张某贩毒30多公斤,十分懊悔犯罪,自觉愧对家庭,经常晕倒甚至不吃饭。胥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出所里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例子教育他积极认罪,并鼓励他好好生活......不知不觉中,两人的谈话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记者注意到,胥飞的嘴唇已经明显干裂了。而他则说,自己早已习以为常。起身时,张某哽咽着对胥飞说:“胥管教,到了法庭,我一定认罪悔罪,把问题说清楚……”送张某回监室后,胥飞又安排了两次谈话,谈话对象一个因涉嫌贩毒二审被判处死缓,一个因涉嫌故意杀人一审被判处死缓。很快,1个多小时又过去了。
根据巡视民警的反馈,下午2点半开始,胥飞安排了5名被监管人员依次开展谈话。这5个人有的态度好一些,有的则一言不发,还有的情绪激动,扯开嗓门便不停骂。
胥飞目前主管近20名被监管人员。作为管教民警,他要熟知每名被监管人员的基本情况、案由,甚至性格,每周至少和所有自己管理的被监管人员谈一次话。胥飞给记者算了算,一名管教民警平均一年要向被监管人员询问5000多次“今天过得怎么样”,一天有4至6个小时、全年有近1100个小时都在不断地转换思维,调整情绪,组织语言和不同被监管人员谈话交心。
监管部门数据
2017年,全市监管系统新收押6782人,共关押11571人,其中,看守所6108人,拘留所4355人,戒毒所1108人,留所服刑718人。深挖各类犯罪线索232条,协破刑事案件191起。
一名110接警员
一年需要询问报警人12万余次
“您好,110,请问您报什么警……请稍等,请保持您的电话畅通,方便我们民警随时和您联系。”短短的40多个字,遂宁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姜丽每天要重复无数遍。接警声杂乱无章,响在大厅里的每个角落。面对从全市持续涌来的报警电话,姜丽和其他的接警员必须在第一声铃响后接起,在一到三分钟内处理好这些工作——询问并判断完警情后,根据实际情况,或派出一线民警,或在电话里直接处理,然后切到下一个。姜丽告诉记者:“每位接警员每个工作日平均工作12小时,最长17个小时,平均每天最少接170个报警电话,多的时候会达到220多个。”全年累计接打电话50000多次。
在姜丽眼里,想当一名合格的接警员,必需具备嗓子好、耳朵好、“活地图”三项基本技能。“每天要问1000个问题,除了润喉片,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姜丽进一步解释,要问1000多个问题,意味着要听1000多个回答,时间长了耳朵也受不了。“尽管各种不适,但接警员上班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头脑冷静,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个电话是否为重大警情。”一名接警员一年需要询问报警人12万余次。
指挥中心数据
2017年,全市指挥中心共接报警情412759件次,处置刑事案件警情5095件次、治安案件警情5086件次、交通事故警情26813件次,调解纠纷8439余起,发布警情通报300余期,有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一名禁毒民警
最长的蹲守达90多小时
跟踪毒贩,不同于跟踪一般的犯罪嫌疑人。毒贩的活动规律,基本是中午左右起床吃“早饭”,晚上五六点钟吃“午饭”,再趁着夜色干见不得人的“买卖”,所以禁毒民警张武(化名)经常是睡在办公室,早晨八点多开始上班,把前一天跟踪过程中发现的新线索梳理一遍,到下午1点多继续展开新的追踪,等到下午毒贩有活动,然后一直盯着,毒贩基本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张武也要一直盯到半夜。
据张武介绍,他经历过最长的蹲守是三天四夜。1月10日上午,根据线索,张武和其他民警一起前往华蓥市某酒店蹲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饥肠辘辘的张武不敢离开一步,生怕嫌疑人溜掉。原定的时间终于到了,嫌疑人却没有出现。“毒贩一般不会准时,也可能早已到了,一直在附近观察。”民警们根据侦察经验判断,绝不能撤,而是静下心、沉住气继续等。
经过无眠的一夜,毒贩仍然没有出现,但张武和民警们并没有放松警惕,几人的吃喝睡觉全在车里解决;这样连续的蹲守持续到12日凌晨,他们成功将涉嫌贩卖毒品的乔某抓获,并当场缴获冰毒34公斤。张武和民警们继续搜索制毒点,凌晨4点,连夜把毒贩带回遂宁审讯,并对毒品进行称重、取样,制作文书、送拘留......一系列工作做完后,已经是14日凌晨,在这通宵达旦的90多小时,终于侦破这起特大贩卖毒品案件。
案件侦办数据
2017年,全市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320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10人,缴获各类毒品122.8公斤,其中冰毒96.02公斤,液态半成品冰毒25.4公斤,缴获制毒物品麻黄草18吨,麻黄素1.1吨。查获吸毒人员2628人次,强制隔离戒毒574人,收戒艾滋病等病残、高危吸毒人员13人。破获侵财案件4169件,公诉人员719人,起诉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19件,抓获71人,返还被骗资金共计95.7万元;追缴被盗抢汽车41台,摩托车、电瓶车618台。抓获上网逃犯344人,其中历年在逃人员72名。反诈中心接警总量350余次,成功止付、冻结500余起,成功止付金额共计3347293.8元,冻结金额共计1454767.3元,处置涉案电话400个,涉案银行账号540个,成功阻止各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80余起,为群众减少损失380余万元,反诈中心通过冻结资金返还细则规定,成功返还18例,返还金额共计957078元。
一名训犬民警
一年累计抛球达30000余次
“去!”“来!”“吐!”“坐!”随着驯犬民警田斌下达口令,一条棕色的搜爆犬——“工兵”成功地叼回他扔出的训练球后,乖巧地趴在台阶上等待夸奖。田斌一边笑眯眯地反复抚摸轻轻拍打着它,一边称赞着:“好狗,好狗!”
据田斌介绍,警犬因其敏锐的嗅觉、良好的奔跑能力和凶猛的扑咬能力,拥有人和仪器无法替代的刑事侦查技能。同样,警犬也有喜怒哀乐,要让它服从命令,训导员必须与警犬结下深厚的感情。在没有开始训练前,训导员必须与犬培养起良好的感情和默契:散步、聊天、照顾饮食起居……都是必要的功课。每天五点多起床,打扫犬舍、喂食、带狗出舍排泄、做游戏、做训练,便是基地里的警犬技术员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个月他只有两三天的假期能回家。
训练警犬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要重复上百次,甚至要训练几个月。每天清晨五点半到晚上八点半,15个小时要进行4次训练,每次训练,田斌要抛球80多次,一天下来,早已手臂酸痛,一年下来累计抛球达30000余次。不仅如此,田斌的手上和腿部还留下了了许多深浅不一的伤疤,这些伤疤都是在锻炼“工兵”的胆量和攻击性时被剜伤的。
令人欣慰的是,田斌付出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工兵”即将登上全国舞台——被选派前往全国“两会”现场负责搜爆工作。
警犬基地数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警犬54头,警犬品种分别为德国牧羊犬、罗威纳犬、马里努阿犬、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主要工作方向为:血迹搜索、山地追踪、搜毒、搜爆、治安防范。
自2017年9月30日启动犬巡以来,共出动带犬民警1500人次、警犬1500头次分别对全市各旅游景点、政府机关、商业中心、治安囤警点和川渝交界楼房沟检查站开展治安巡逻、定点设卡以及搜毒、搜爆工作。
■本版策划鲍硕陈俊谋许茂红
■全媒体记者郑才兵
新闻推荐
近年来,华蓥市以***对象为重点,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助推贫困户如期脱贫、稳定脱贫,使其依靠双手甩掉“穷帽子”
□胡阳华蓥记者站周松林华蓥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有7100余人,截至1月底,该市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转移性就业5300余人,灵活就业或发展农业产业1700余人,实现了“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