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华蓥记者站周松林
华蓥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有7100余人,截至1月底,该市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转移性就业5300余人,灵活就业或发展农业产业1700余人,实现了“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
举办机动化培训,贫困户搭上“脱贫快车”
“现在我在这里上班,离家很近,每个月可以挣两三千块钱,能给家庭减轻一点负担。”2月2日,正在华蓥市华金润集团生产车间上班的任复均说。
十年前,任复均患上了发作性睡病,病情发作时最长可睡半个月之久,不仅他自己不能干活挣钱,还整天让家人提心吊胆。为了给他治病,一家人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下了大笔债务。经过治疗,近几年他的病情总算稳定了,没再发作,他希望能够找点事做,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
任复均家所在的华龙街道了解到情况后,推荐他参加华蓥市组织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机动化就业培训。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他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华蓥市着力补齐贫困人口就业短板,坚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定位,充分利用技能培训帮助***对象掌握实用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内生动力,务求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就业致富”。
该市坚持多渠道、多方式、零距离掌握***对象就业创业基本信息,组织专门人员摸底调查***对象培训意愿及求职创业方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数据库,为精准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打下坚实基础;结合全市产业发展状况和用工需求,整合全市培训资源,形成“职业学校理论培训、工业园区车间培训、农业园区种植现场培训、养殖项目院落培训、残疾人群居家培训”特色。
在培训模式上注重现场培训,依托电子信息企业开展“传帮带”,把车间变成课堂,开设“华金润电子班”“领创电子班”等车间实训班,实训后稳定就业率达90%;依托种养基地企业开展基地实训,把基地和田间地头变成课堂。
同时,该市开展常态回访调查,组织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劳动保障协理员定期入户回访,收集贫困对象反馈意见建议;充实师资力量,将企业“师傅”、基地“土专家”输入培训老师数据库,建立跟踪咨询指导机制。
设置公益性岗位,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每天吃过早饭,观音溪镇高坪村村民陈维菊就扛着笤帚和锄头,去打扫村里的道路、铲除路边的杂草;农忙季节,她更是早早起床,将自己责任范围内的路段打扫完毕后再下地干活。
目前,华蓥市共有1000余名像陈维菊这样的***对象走上了公益性岗位,在自己的家门口端上了“铁饭碗”。
华蓥市针对贫困家庭很大一部分就业困难人群年龄偏大、或家有老小需要照顾,不宜适合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发农村保洁、保绿、乡村道路维护、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食品药品代购、村级治安巡逻等与老百姓既息息相关、又迫切需要的公益性岗位。
针对***对象适龄劳动力因报酬低、时间长不愿报名,多选择转移就业、灵活就业的实际,该市在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中适当放宽年龄,允许年龄稍大(60-70岁)但身体健康无大病史、德高望重又热心公益事业的贫困老人报名竞岗。
针对农村空心化日趋严重、公益性岗位设置单一的实际,在道路保洁保绿、乡村道路维护的基础上新增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理、食品药品等日用品代购等岗位,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公益性岗位设置过程中,该市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员、总量控制、自愿申报、统筹核定、定期考核等原则进行开发,并建立了月月评议、月月考核、月月公示制度和考核退出工作机制,有效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确保合理流动,能进能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就业岗位援助托底机制中的作用。
新闻推荐
□夏兴初张文戈本报记者卢琴“我宣布,市政协‘我为环保年添光彩\’植树活动正式启动!”2017年3月21日,第45个世界森林日,随着市政协主席肖雷宣布,“我为环保年添光彩”活动拉开序幕。“我为脱贫奔康出...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