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350.71亿元,同比增长16.12%;
53个在建旅游项目完成投资81亿元(其中23个市重点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52亿元);
新引进20个旅游项目,签约金额达116亿元,同比增长5%,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
邓小平故里景区游人如织。(资料图片)
□邻水记者站孔虹本报记者刘夏/文张启富/图
精彩故事一:“红”“绿”交融走出旅游发展新路径
1月19日上午9点,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工作人员梅才能像往常一样,与华蓥山世界华商珍稀树木博览园项目负责人进行对接,协调解决相关事宜。
“园区引进这个项目后,我们就更忙了,随时都在沟通协调,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早日促成项目建成。”梅才能说,2017年,该景区引进华蓥山世界华商珍稀树木博览园项目,种植5种以上的珍稀苗木,建成珍稀苗木博览园,打造以观光旅游、生态康养、绿色田园度假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一个稀有的博览园,为何选择落户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主要得益于景区的成立。”梅才能说。
在2013年以前,广安旅游主打“红色”牌。拥有邓小平故里和华蓥山两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广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然而,在生态康养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潮流的大背景下,广安旅游陷入产品单一、后劲不足的发展困局。
基于对自身旅游发展现状和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的分析,广安市重新定位旅游发展战略: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线,通过红色旅游带动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种旅游形态的发展。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相继成立,全市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方面,我们充分挖掘华蓥山特有的红岩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景区内独特的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不断引进‘绿色\’旅游项目,融入自然、文化、生态、休闲等各种元素,建设绿色生态景区,形成‘红\’‘绿\’交融的旅游发展态势。”梅才能坦言,这样既保持了红色旅游的“红色”底色,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亮点,使景区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精彩故事二:
“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1月22日,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铜锣山生态旅游区在白雾的笼罩下,显得十分静谧。走近一看,三五成群的绘画爱好者架着画板,正对着远山临摹。
“别看现在到我们这里的人多,以前这里很落后,大家都不愿意来呢!”芭蕉村村民钟祥生告诉记者,该村以前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老百姓生活得比较贫苦。
“芭蕉村的经济虽然落后,但这里地处铜锣山腹地,有参天古木、泉水和湖泊,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很适合搞度假旅游。”该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告诉记者,这几年,在省市县镇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发展起了生态旅游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度假旅游。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近日,华蓥市党员志愿者走进山区为村民宣讲《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华蓥市组织“背篼法律图书馆”,党员志愿者用背篼背着法律图书和年画,以及华蓥好家风等书籍,走进地处华蓥山中的天池镇码头村,为山区村...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