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游青
1月17日,中共华蓥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举行。会上,华蓥市委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转型跨越发展的满意答卷——
2017年,面对脱贫攻坚、产业转型、生态建设等艰巨任务和困难挑战,华蓥市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全省稳步上升。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1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19.6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亿元,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65元、14660元,分别增长8.5%、9.6%。
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行稳向好、质效提升
1月8日,华蓥市与江苏羽田电子科技(太仓)有限公司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全部建成后,注塑生产线达100条,电子五金件生产线50条,年产电子五金件(电子/汽车五金冲压件)、塑料制品、金属钢模等5000万件以上,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该项目的正式签约落户,为该市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构建更完善产业生态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新年刚过,为何来自发达地区的企业就“抢滩登陆”华蓥?
华蓥市集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搭建产业、金融、外贸、物流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平台,启动建设西部硅谷二期,创新推行供应链模式帮助企业融资,成功研发融合通信系统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品,电子信息产业从普通消费智能终端制造向高科技、个性化、军民融合的高端研发智造转变。
2017年,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90亿元、增长42.4%,占工业总产值的46%,科技创新对电子信息产业贡献率达50%。
这一年,该市还破题发展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建成投用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玄武岩工程中心西部分中心,启动建设玄武岩连续纤维复合筋、复合型材和复合材料发热板项目,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
同时,华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深入推进,全年新(改)建葡萄、蜜梨、花卉、油樟等特色产业基地2.2万亩,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优化环境
城乡面貌加速改变、日新月异
“现在华蓥的生态环境好多了,住起来都舒坦。”1月16日,在家门口晒着冬日暖阳的天池镇伍家坳村村民刘安立笑着说。
环境变好的背后,源于华蓥市2017年持续优化环境,推动城乡面貌加速改变的结果。
2017年,华蓥市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最坚决态度、最强有力措施全域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整治扬尘污染、中小河流域水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狠下决心关闭煤矿、非煤矿山、畜禽养殖场140余家,全域推进“河长制”“洁净水”及大规模绿化华蓥行动,市域主要河湖水质达标率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9.6%。
华蓥市坚持把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生态建设作为推动转型跨越的长远支撑,厚植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优势。
这一年,华蓥市把蓥西新城开发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作为战略重点,华蓥商住新地标——绿城·江南里破土动工,“一湖两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建设,章广大道等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蓥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北公园、天上街市、城市中央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随着广华同城大道华蓥段建成通车,25个贫困村通村联组公路全面完成,广安过境高速公路华蓥段、城市停车场、公交首末站等骨干项目顺利推进,“一环三纵五横”公路路网体系日臻完善。
民生优先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持续提升
2017年,华蓥市聚焦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致力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
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市上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聚焦聚力21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冬季冲刺,全力以赴做实入户工程、产业发展、基础改善、政策兜底、教育引导等重点工作,如期实现3044名贫困人口脱贫、19个贫困村退出、14341名已脱贫对象稳定脱贫的年度目标。
华蓥市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2017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5.7亿元,实施民生工程110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228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低保、残疾人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的托底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随着城市综艺馆启动布展装修,广能新医院(市中医院)开工建设,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域覆盖,华蓥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王莉华蓥记者站黄友国)1月12日,华蓥市教科体系统举行2017年度述责述廉暨纪检组织负责人述职大会,抽取部分教科体局党委成员,各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纪检组织负责人在大会上进行述责述廉,其...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