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苗
12月15日,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第一书记蔡华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的道路施工现场“监工”,看到施工方组织的机械正全力开凿路基,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原本这条路今年上半年就可以贯通,但因施工过程中需开挖岩坎,难度大,施工方便搁置了,十几户村民进进出出都得绕行,他们想修好这条断头路的意愿十分强烈。”鉴于此,蔡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按照目前的进度,这条500米长的路年内就能修好。那时,我们村的水泥路就真正实现了组组相连、户户相通。”
去年10月,蔡华接过接力棒,从省质监局下派到竹河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年多的驻村经历,让曾有20余年军旅生涯的他感受非常深刻,“把驻地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全心全意地帮扶,让故乡摘掉穷帽,让乡亲们都过上小康生活。”
“蔡书记,吃早饭没?”“蔡书记,又在忙了哟。”……当天上午,蔡华带领记者参观竹河村,一路上,村民们都笑呵呵地向他打招呼。“刚到这里时,他们对我可没这么热情。”蔡华知道,乡亲们的热情源于他对村里倾注的真心。
今年7月的一场暴风雨中,大风吹倒树木砸坏了村民游中菊家的土坯房。得知情况后,蔡华与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游中菊夫妻俩转移到安全地点。见房屋受损严重,游中菊老两口行动不便,蔡华主动为他们报保险、找民政、跑救助,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争取危房改造项目。
不久,游中菊家的房屋就修缮如新,不仅房屋结实了,屋内也更加亮堂。“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多亏了蔡书记。”游中菊说。这一年多来,蔡华已数不清做过多少像这样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正是这一件件实事,让他与乡亲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截至2016年底,竹河村已退出贫困户114户、330人,今年,该村还要实现32户贫困户、112人脱贫,整村摘掉穷帽子。
竹河村位于渠江岸边,土地肥沃,但因地处洪水淹没区,汛期基本上是“十涝九淹”。“不仅要建好沟、池、渠、路等基础设施,还要让山水风光‘活\’起来,才能实现竹河村摘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蔡华说,针对村民多在水淹区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这一情况,今年,村里特意聘请有机蔬菜种植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换个种法,同一块田里种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了,价钱也上去了,收入翻了好几倍。”村民代君于说。如今,竹河村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与代君于一样尝到甜头的村民还有许多。“此外,我们还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等来增加收入,今年我们村完成脱贫任务没有问题。”蔡华信心十足地说。
在蔡华的协助下,今年,竹河村顺利实施“小湾沱至代家咀”3公里骑游道建设、环岛北路至环岛南路混凝土公路长7公里,升级改造渔家乐6户,连片连带发展油菜等,让渠江自然景观与沿岸田园风光更好地融合。“明年开春后,沿江的800多亩油菜和山坡上的1200亩桃李林将引来众多游客观花海,品渠江美味,而游客的到来也将给村民带来更多增收的机会。”蔡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杨天军)12月12日,记者从华蓥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华蓥市已于12月11日全面完成2018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发行任务,《广安日报》完成征订发行任务的101.28%。在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中,华蓥市不断...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