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雅江新闻 > 正文

践行生态文明新实践 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来源:甘孜日报 2019-03-12 01:01   https://www.yybnet.net/

◎达哇次仁

今年1月16日上午,省委书记彭清华参加了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彭清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甘孜州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肩负着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使命。这为甘孜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确立了新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逐渐形成。州委、州政府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历史使命纳入六大战略,使之融入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但甘孜州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这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植被生长缓慢,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地型地貌复杂、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生态先天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加之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生态扶贫能力低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还不够强,树立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守住甘孜州的青山绿水,保护甘孜州生态环境这个底线,践行生态文明新实践,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一、加强对甘孜州生态环境依法治理

(一)认真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节约能源、循环经济促进、矿产资源、森林、草原、野生动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甘孜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甘孜州草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认真落实2018年2月1日在甘孜州开始生效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防治、资源有偿使用、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法规体系,有序推进“立改废”,全面清理相关法规、条例、规章中与推进绿色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

(二)严格依法行政,严禁不符合生态环境、法规政策的开发活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持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绿色亮剑”等专项整治行动,对乱砍滥伐、偷拉盗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征滥占、破坏森林、草场、林地、滩涂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果断措施,严查快处,坚决维护和巩固林政资源管理法治良序。

(三)及时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机制,坚决防止生态环境领域以罚代刑、有罪不究的行为;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建设的犯罪行为;大力支持保护环境公益诉讼。例如,雅江县检察院对雅江县恶古乡“2·16”森林火灾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在2021年对雅江县恶古乡马益西村失火地补种树苗不低于439400株,并对失火地栽植的苗木采取五年的扶苗管理,确保存活。本案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让当事人既受到刑法的惩罚,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植树且必须保证其存活率,让被损害的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目的更多的在于警醒广大群众树立生态环境底线思维,共同守护生态文明,共同构建美好家园。

二、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首先要完成森林资源的调查。要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必须先对森林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截止目前,甘孜州天然林保护累计完成投资78.85亿元,905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依法有效管护,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8.16万亩、飞播造林155.72万亩、封山育林886.73万亩,森林抚育418.74万亩;与1997年比较,林地面积达10835.82万亩、增长1710.4万亩,森林蓄积从4.31亿立方米增加到4.8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1.61%上升到34.3%;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4.11万亩,土壤侵蚀模数减少84.1吨/平方公里/年;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38个、森林公园8个、湿地公园17个和1处国际重要湿地,鲜水河、荷花海、沙鲁里山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多个地方创建森林小镇、森林康养、森林科学教育基地,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在不断丰富,雪豹、亚洲金猫、岩羊、马鹿、石鸡、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增加。

(二)其次要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需要拓展研究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譬如加强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研究、推动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统一核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全面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国土等,切实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甘孜州广大农牧民建藏房需要许多木材,为了寻找有效方法化解居民建房与生态保护的矛盾,2017年12月,州委、州政府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十六条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意见》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八个禁止、八个坚决”》文件,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2018年,又出台了《甘孜州新型建材替代传统木材建房改革实施方案》,从2019年起甘孜州将全面禁止全木结构建房,将有效解决广大农牧民建房与森林保护的矛盾,既保证了老百姓建房的需求,又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从而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

(三)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的,因此要以统一、协调、权威的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行“多规合一”并监督规划实施。一张蓝图干到底,就是要绘出蓝图的空间底图,划出生态红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让人们知道哪些地方能开发、哪些地方要保护。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严格木材运输和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保护管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强化生态护林员职责,依法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管理。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切实加强林地林木管理。按照州资源管理委员会“1+4”办法要求,凡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包括集体林权流转、林业碳汇交易、林下经营活动,须报经州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完善相关报批程序。

三、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

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和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战略要求,各县林业局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突出特色,注重身边增绿,加大城乡绿化美化,这几年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为甘孜州绿色发展提供了持续叠加动力,也为甘孜州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纳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一)大力实施“山植树”工程。计划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森林抚育27.9万亩,重点围绕国、省干道、城镇村庄及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实施人工造林2.15万亩、庭院及节点绿化0.35万亩。在有条件的播区实施飞播造林10000亩。在巩固80.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000亩,为保护甘孜州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绿化基础。

(二)大力实施“路种花”工程。实施国道317、318沿线及其连接线和重要旅游景区沿线绿化工程,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按照乔灌花草相结合自然化布局和园艺化打造,建设景观通道,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00公里,并沿道路两旁撒点播花草800亩,新建267公里道路绿化工程,打造花海花湖景观,为甘孜州打造全域旅游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使外地游客到此看到的是繁花什锦、春意盎然。

(三)大力实施“河变湖”工程。重点围绕城镇、集镇周边,对具备条件实施河变湖(湿地)的区域,采取人工措施实施“河变湖”工程。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实施6处湿地公园植被恢复0.45万亩。着力加强“两圃”及森林样板基地建设。开工建设康巴高原植物园和康南中心苗圃等重点项目。年内力争获批3个森林湿地公园,1个国际重要湿地。色达县城郊区色曲河果根塘在2014年前还是乱石嶙峋、垃圾成山,夏天臭味扑鼻,冬天尘土飞扬、黄沙满天的臭池塘,经过两年多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果根塘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建成了果根塘湿地,如今,一个碧水连天、绿草茵茵的果根塘湿地已变成色达县的一张旅游名片,成为游客和市民休闲好去处。

四、加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一)继续开展生态综合治理。一是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项目。在石渠、理塘、白玉等9县(市)治理沙化土地。大力实施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类建设项目,例如,草补政策,以户营打贮草基地、小围栏、退化草地补播、毒杂草治理、黑土滩治理、舍饲棚圈等为核心内容的退牧还草工程等,通过项目的实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管理、恢复和建设,逐步改变草原沙化、鼠虫害、水土流失等现状。二是采取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同等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牧民参与从事湿地保护事业,同时对亟需整体搬迁实施禁牧围栏封育的区域及时疏导群众实施生态移民,国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强制和鼓励退化区域农牧民群众搬出退化区域至指定区域,并保障生产生活所需,确保退出来的农牧民群众人有住房和基础设施、畜有棚圈,发展经济有产业支撑,从而切实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还草原生态环境,切实落实草原修养生息政策,使草原逐步得到恢复。

(二)开展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甘孜州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498户。在九龙、炉霍等四县实施排危除险工程;在丹巴、理塘等七县实施重大地质灾害工程。开展2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公益聘用250名专职监测人员。2018年,金沙江“10·11”白格滑坡堰塞湖灾害发生后, 10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采取四举措全力支持甘孜州白格滑坡灾后重建工作:一是解决应急资金5000万元,用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州国土资源局上报的3.29亿元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资金,省厅将在两年以内分批次予以解决;三是省厅将安排1200万元用于炉霍县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待条件成熟后,给予甘孜州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支持;四是省厅将协调四大专业地勘局,通过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省厅将从应急资金方面安排用于购买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这为尽快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重建当地人民群众美好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丹巴、道孚、德格县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在国道318线康定新都桥到理塘高尔寺隧道开展11.8公里道路植被恢复工程。2017年以来,州水务局将乡城、德格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作为推进甘孜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局工作的主要内容,这将极大地保护乡城、德格县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红利,应坚持“共建、共创、共享”的原则,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要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这个底线,为甘孜州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纳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作者系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新闻推荐

“雪线邮路,我一生的路” 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分公司长途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上)

●四川日报记者陈松1月23日,记者打开电脑,通过卫星地图俯瞰川藏公路康定至德格段,扑面而来的是大片绿色和白色———绿...

雅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雅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践行生态文明新实践 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