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乡城新闻 > 正文

80后藏族小伙 回乡养猪带领乡亲奔小康

来源:甘孜日报 2016-06-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丹巴指导饲养员开展圈舍消毒。

■何才华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里,两百多头野性十足的藏香猪在觅食撒欢,天黑时随着主人丹巴的口哨声,嘴尖、毛长、跳得高、野性足的藏香猪快速集结到丹巴身旁回到“家里”。今年,只有28岁的藏族小伙丹巴结束在大都市的打工生涯,回到乡城县搞生态规模养殖,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八年前,刚满20岁体弱瘦小的丹巴,不甘在贫穷的山沟里像父辈一样过着无法改变贫穷面貌的苦日子,只身前往成都开始打工淘金,干过保洁员、洗碗工,当过酒店门童、做过饭店服务员,后与人合伙经营酒吧。今年1月,丹巴揣着积攒八年的资金,回到家乡养藏猪,带领乡亲发家致富。

“让家乡的特色藏猪肉走上大都市餐桌,乡亲们因发展藏猪养殖走上富裕路。”这是只有初中文化的丹巴多年前就有的想法。有了养殖技术,搞藏猪养殖才有底气,打工期间他通过书本和网络储备了大量的生猪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年初注册挂牌了“乡城县索郎藏香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71头高纯度藏猪放养大山后,丹巴仍集中精力通过书本和网络学习养猪技术,或到县农牧部门向技术员讨教养殖藏猪要领。

丹巴的老家是一个只有13户人的小村庄,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他主动上门给村民从消毒、防疫、饲料搭配等方面为村民讲解科学生态的藏猪养殖法,让村民通过养殖藏香猪过上富足的生活。今年2月,除了投资80万元建成两处集中养殖藏猪基地外,还为13户群众无偿提供种猪169头,并提供养猪技术指导,待出栏时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同时补充与出栏数量相等的种猪由农户循环养殖,使农户养殖藏猪数量维持在10头以上,条件允许的农户还可以多养。

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细、野味浓,营养价值高的藏猪养殖不同于其他生猪养殖,需每天放养在野外,食用生态食物,藏猪晚间的栖息地也建在野外,为此,丹巴聘请了村里的7位村民为饲养员,租了19亩土地种植青稞、大麦、元根等作物作为藏猪饲料。

“今年家里饲养的13头藏猪可全部出栏,保守估计收入可达到3万元以上,在基地当饲养员和管理庄稼每月收入1500元,每天可以空出很多时间照顾家里,还学会了科学养藏猪。” 在基地当饲养员的娘所拉章认为,家里因此有了一份稳定收入,同时对丹巴为村民提供的致富平台很是感激。

谈及销售问题时,丹巴说道:“在回老家搞生态养殖之前就开始做了这方面的准备,自己主要精力将放在藏猪养殖上,销售将通过代理和网店渠道进行,正着手实施藏猪肉进入超市和私人定制办法,让更多的城里人吃上原生态藏香猪肉。”看来,丹巴对自己的规模生态养殖早已成竹在胸。

“目前所养的藏猪是从藏猪品种保护区购买,两处基地的藏猪今年不准备出栏,用作繁育扩大规模,力争用三年时间达到年出栏生猪1000头,五年时间实现年盈利500万元以上,同时建成藏区最大藏猪养殖基地,自己的养殖技术得到大范围传播,让群众通过藏猪养殖收入得到稳步增长。”谈及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丹巴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80后打工仔陈道洪: 南北迁徙找生计打工之路不平坦

陈道洪和工友在宁南白鹤滩电站地下做工。比起父辈希望他安定下来、盖房、结婚生子的传统想法,他更渴望在城市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城里拥有自己的事业,摆脱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老板”。过...

乡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乡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0后藏族小伙 回乡养猪带领乡亲奔小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