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石渠新闻 > 正文

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7-06-15 11:25   https://www.yybnet.net/

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走进传统文化、走进艺术现场。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难受劲,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一旦接通互联网,绑定了活生生的粉丝,就再难“目中无人”了。也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机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人们发现,故宫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其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那一件件质感优异、造型优美的文物,是先人“用生命造物”的果实,其造型之美、功用之妙,都是大自然跟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断摩擦、互相选择的结果。通过使用、欣赏和传承,今人分享着古人对美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人塑造了器物,器物也在塑造着人。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也许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不只与古人有关,更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年轻人追捧,到“石渠宝笈特展”成为舆论热点,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

曾几何时,我们欣喜于社会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也困惑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匮乏与滞后。如今,故宫以其生动的故事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有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董阳)

新闻推荐

藏历年:吉祥欢乐的节庆

□焦虎三2017年2月27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民俗上亦称龙头节、青龙节。在汉族地区通过耍龙灯、吃“龙食”、祭龙神、避龙忌等风俗活动,祈求龙风调雨顺。对广大的藏族同胞而言,这一天寓意...

石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