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甘孜新闻 > 正文

内江创业者王启刚——情系家乡人,致富不忘根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6-23 07:35   https://www.yybnet.net/

一个人,行多少路,才能成长?一个企业,历经多少风雨,才能称得上成功?

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定义和意义。而成功之于创业者王启刚,则意味着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从最初的艰辛创业,到有所成就之后回报社会,王启刚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诠释着自己所感悟的成功意义。

◇本报记者丁洁 文/图

1

当小工,他勤俭勤奋饱尝艰辛

说到建筑工人,人们的第一印象绝对是——艰辛。这一点,王启刚体会得尤为深刻。

1979年8月,王启刚出生在东兴区郭北镇中河村。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了能让弟弟妹妹继续上学,王启刚初中毕业就不得已辍学外出打工。当时,内江到成都的路费是25元钱,临行前,王启刚问家里要了37.5元钱,此后再也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那一年,他年仅16岁。

或许节省是农民工的天性,在刚出去的前两年,王启刚的节省几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口渴时他舍不得买水喝,只喝凉水,为了省车费,他一年几乎只回一次家,剩下的时间,他就用来加班,一来可以挣钱,二来可以打发无聊的工余时间:“忙的时候,师傅没时间教我手艺,闲的时候虽然可以回家,但为了跟师傅学手艺,我就留了下来。”

建筑工地的吃住条件不好,夏天没有工房住,只能睡在楼板上,因为没办法挂蚊帐,蚊子的叫嚣声几乎整晚回荡在耳边。1997年冬天,王启刚在成都的一个工地干活,床铺在地上,他又为省钱只盖了一床薄棉絮,天寒地冻的,他冷得瑟瑟发抖,只能死死地蜷起身子,让自己尽量温暖一点点。

1998年,王启刚从一个学徒升级到了技工。工地上的其他技工都不愿意加班,他却十分乐意,既可以多挣钱,又能让自己更有干劲。于是,在十几二十层的高空中,王启刚吹着呼呼的寒风,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是通宵达旦。

在人们印象中,高空作业总是与危险二字挂钩。王启刚谈起一次让他印象颇为深刻的经历。记得也是在成都的一个建筑工地,他在25楼上从事高空作业,那时的吊篮还需要手摇,结果因为其中的一个零件坏了,吊篮失去了平衡,吊在空中摇摇欲坠,吓得他一身冷汗,“如果掉下去,铁定是粉身碎骨啊!”

那一次,王启刚才算切身体会到,干工地的安全问题有多重要。当几年之后有了自己的建筑劳务公司,他对于安全的投入从来不会含糊,因为那一次惊险的遭遇让他印象太深刻了。

2

开公司,他脚踏实地渐入佳境

2000年,王启刚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伍,那一年正月,他带着10余名工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过去,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今,带着一个队伍,手下的人要吃饭,情况当然有所不同。王启刚回忆说,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更艰辛,常常是临近中午了才来想办法解决午餐问题;要发工资了,提前两三个小时才来想办法筹钱,自己没有钱,只能找亲戚朋友邻居借。有一年,他们在成都包了一个工地,当时,他们简单置办了一些锅碗瓢盆之后,八九个人身上剩下来的钱,全部加起来也只有200多元。为了让弟兄们吃上饭,王启刚不得不找老板“支援”一点维持生计。

多年以后,当王启刚回忆起这段往事,自己都忍俊不禁。那时,干什么都感觉到小心翼翼,不敢养太多的人,怕一旦干垮,所有的人跟着一起倒霉。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一般的建筑者可能要经历的三起三落,王启刚并没有经历,他们似乎总会有活干。2005年,他带领施工队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了300余人。2010年,王启刚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劳务公司,并且稳步发展,逐年成长。

他带领的队伍参与了万科地产、龙湖地产、恒大地产等知名地产公司的建设项目,他负责的多个工程项目曾获得过四川省建筑工程天府杯奖和成都市建筑工程芙蓉杯奖。2015年8月,他领导的施工队还在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届供应商大会上,获得优秀合作单位银奖。

如今,王启刚的公司年产值达到了2个亿,员工发展到了1000人左右,员工的年收入平均达到了七八万,培养建筑技术工人5000余人,长期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帮助大量的农民工实现就业。2015年度,王启刚在全市返乡创业迎春座谈会上,被内江市农劳领导小组评为“优秀外出务工人士”。同年,他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3

忙充电,他苦学知识提升自我

人们常常以“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来自我调侃,因为家庭原因,王启刚的学业受到了影响,这一点,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

“记得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说要多读书。”年纪轻轻就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王启刚,其实并没有放弃学习,休息的时候,他总会去旧书摊转一转。至今他还保存着自己买的第一本书—— 一本叫做《领悟人生》的励志书籍。那是他在逛地摊时发现的,只花了两三元钱,每当晚上不加班,或下雨不开工的时候,王启刚就抱着这本书,认真地阅读。

“不学习,就要落后。”正如当初他在工地上为了多学一点手艺选择加班一样。王启刚说,他不抽烟,不喜好打牌,对于专业学习却很感兴趣,而他也确实从书上学到了不少生存之道、为人之道。

2009年,在事业稳固发展期,王启刚报读了MBA班,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之余,结交了不少朋友。之后,他又报读了各种专修学院、房产班,狂补有关企业管理、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创新模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远赴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游学考察,学习当地的先进理念。据他自己粗略估计,他花在学习上的费用就高达200多万。

4

做善事,他反哺社会不愿留名

采访王启刚,记者着实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说服他接受。6月22日这一天,他利用回内江的短暂时间,给内江市东兴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夏天穿的衣服和鞋子。在学校的操场上,王启刚不太流利地作了简短的讲话。“正如你看到的一样,我不太擅长做这样的事。”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给该校捐物。

今年年初,王启刚通过一定渠道了解到了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来到这儿一看,80名学生,几乎个个都有身体上的缺陷,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情况不好,穿的衣服也很单薄。他当即给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送上了冬天的棉衣。

事实上,王启刚还捐助了甘孜、阿坝地区的一些学校,每次都是捐钱捐物,从来不露面。在郭北镇中河村2组,有两户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王启刚得知后,从2011年8月开始,每个月出资资助着两名学生,至今没有间断过。去年,他把资助的学生数量增加到了12名,从小学到高中的孩子都有,每一年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总费用达到了10万多元。他还打算将资助范围继续扩大,人数继续增加。

每逢重阳,他也会给当地的敬老院送去一点自己的爱心。去年在郭北镇敬老院,王启刚就给老人们送去了冬天御寒的棉衣和一些生活用品,花费约两三万元,今年可能还会继续将这样的活动进行下去。

而对于一些有困难的村民,王启刚也尽可能地去帮扶。他积极鼓励和带领家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并以股份制的形式不断扩大创业规模,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回乡创业的老员工有养泥鳅的、养鱼的、经营生态果园的,回乡创业的队伍不断地成长壮大着。

“一个企业能够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国家的政策和平台。”王启刚感慨道,政府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的确鼓励了不少创业者,让大家有了更好的平台施展自己。作为企业,当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对社会进行反哺——这,也是他经常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地去帮扶的原因:“你不觉得,这样做会让人活得更有意义吗?”

新闻推荐

“白手起家”的艺术汉子——走近自由设计师张木林

少年时,他自学绘画,之后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曾参与设计过4A级景区。他叫张木林,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忱,在艺术之路“摸爬滚打”几十年。他有着怎样的艺术经历?近日,记者走近他,倾听了他的故事。...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内江创业者王启刚——情系家乡人,致富不忘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