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甘孜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陈四四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米一架红色的小飞机飞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27 18:1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四四

在跑道上加速滑行50米,一架红色的小飞机飞进群山之间。65秒后,100米外的地面站在屏幕监控装置中锁定一个黄色小点,屏幕上显示出被搜救者所在地点的画面,以及肖像、年龄、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

7月12日,在西岭雪山滑雪场,四川省首次进行了无人机搜救测试。这意味着,中国山地救援体系长期没有自己航空支持系统的状况成为历史,而四川省山地救援队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航空救援的队伍。

山地救援急需高科技

2006年,两名登山爱好者在甘孜州田海子山失踪。当救援队赶往救援时,看着一座又一座连绵的雪山,却因没有先进的定位系统对失踪者进行定位,只能沿着雪山范围搜索,可惜最终没能找到失踪者。

救援不出失踪者,这并不是一个孤例。四川登山协会山地救援总队总队长高敏告诉记者,四川是一个山地资源大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均可开展登山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到四川登山协会进行报批备案的,每年大约有700多人,但这只占到登山人群的10%。随着登山者逐年递增,登山事故在四川发生的几率较高。

早在2006年4月,四川省成立了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成立了四川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随后,以成都为中心,在全省东南西北成立了11支山地救援支队,成网状分布。“如今,山地救援队有200多人,是全国最庞大的山地救援队伍。”高敏说。

然而,救援却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原来,山地救援主要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或者原始森林中进行,对技术装备要求很高。比如绳索,就需要弹性和韧性非常好的登山绳;担架,则是要可折叠的轻便担架。

“由于通讯不畅和人员定位不准等原因,常常使救援难以展开。”高敏说,去年,14名驴友在四姑娘山到卧龙的穿越路线上失踪12天,当时四川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派出两支救援队伍前去搜救。由于救援队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进入后不仅相互间无法联系,与后方总部也不能联络。结果,14名驴友已经出来了,还有一支救援队在丛林中寻找。

救援队也曾使用过直升飞机寻找失踪人员。“但使用直升飞机要办理很多手续,至少要耽搁三四天时间。”更关键的是,由于救援多发生在丘陵、峡谷地带,而直升飞机飞行高度高,寻找起来也很难。

因此,拥有高科技航空救援系统,成为救援队的梦想。

高校主动抛出“橄榄枝”

应急搜救无人机是成都理工大学新近研发出的一项技术,通过对“人—飞机—地面站”数据链接,实现对目标的激活和定位。

今年5月,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主动找到四川登山协会。原来,他们在进行一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藏旅游危机预防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研发这项技术时,就在考虑如何让项目能落地。课题组成员高嵩长期关注四川的山地救援,于是主动抛出“橄榄枝”。

看了课题项目介绍,高敏感到这是一个好事情,“空中搜索可大大减少时间,使救援更及时。”

相比直升飞机,无人机更适合四川山地救援的地形特点。“无人机短距离就可以起飞,上天后在直线10公里范围内就可激活信号源,从而迅速定位出被救者的准确位置。并且,无人机还能在空中拍照、摄像。即便失踪者没有携带信号源,地面人员也可以根据传回的照片分析被救者所在的位置。”高敏说。

于是,四川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无人机应用到山地救援中。经过多次技术攻关,研发出借助射频技术将无人机技术与人员定位搜救相结合的远距离搜索技术。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7月10日,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无人机应急搜救支队在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挂牌,队员由参与无人机项目的老师和学生组成。

首次试飞成功搜救

此次测试的是由中国航天科工系统仿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小鹰3A”型无人机。整套搜索系统由信标、机载探测器、无人机、地面站、高分辨率相机、便携式人员定位搜救器六部分组成。

7月12日早上,西岭雪山滑雪场还下着雨,测试团队就开车运送无人机上山了。到了中午11点,飞机安装检查完毕。虽然天还没有放晴,但指挥员决定,各部门就位,无人机准备起飞。

没有人注意到,一位志愿者带着信标,悄悄消失在丛林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小鹰3A”身上。这架无人机时速可达100公里,升限可达1万米,续航2小时。点火后,“小鹰3A”发出“低吼”,加速滑行50米,一仰头冲向了天空。它时而盘旋,时而呈“8”字飞行,甚至在天空玩起了特技飞行表演。

65秒后,百米外的地面站已经传出“东经103.19387度,北纬30.704907度,目标已经精确定位,现在正在航拍”的消息,电脑上显示躲进丛林的志愿者的生日、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15分钟后,飞机平稳着陆。几分钟后,航拍的照片已经通过投影仪清晰地显示在银幕上。

信标大约有火柴盒那么大,很轻。当无人机上天后,很快就能接收到信标发出信号,然后将失踪者携带的信标激活获得失踪者ID信息。一旦获得信标GPS位置,无人机就会自主飞往被搜救者所在区域进行高精度航拍,并为地面站传送实时定位信息。

首次测试模拟了一个救援场景,获得成功。但高敏也发现,无人机需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起飞,也很不方便,毕竟在高山要随时找到宽阔的平地很难。“下一步,还要研发弹发式和手抛式无人机。这样,无人机不需要跑道滑行就能上天,下降时则通过地面遥控打开降落伞进行。”

【记者手记】

山地救援更要靠制度

无人机之所以能快速准确定位,在于失踪者要携带信标。在高敏的设想中,有了无人机技术后,在登山团队登记备案时,就发给他们信标。这样,一旦发生事故,就能迅速展开救援。而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在目前的登山探险活动中,90%的团队并不到相关单位进行备案。

不备案,一个原因是报批手续繁琐,需要提前20个工作日报批。可登山团队要提前20多天就确定人员、路线、行程,往往不太可能。于是,有的登山团队不等手续完结,就自行入山。当山地救援队接到救援请求时,也就不能查阅到失踪团队的信息,而路线和行程对救援来说,却是分析失踪地点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科技在山地救援中的应用,更显珍贵。可是,四川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是一个民间组织,所有队员都是志愿者。因此,在四川山地救援中非常缺乏技术装备。比如对讲机,由于型号不同,所以救援队员相互之间没法联络。

无人机加盟,给四川山地救援带来希望。但山地救援要长久健康地发展下去,更需要完备的制度。这涉及到缩短相关报批流程,让更多人自觉地在出发前到相关单位备案,提供详细的活动资料。政府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为救援队伍提供良好的技术装备等。

目前,四川登山协会正在与相关保险公司谈合作,准备开发应急救援险,今后发生事故时,可由保险金实施救援。

新闻推荐

记者万瑶记者从华能四川公司获悉截至月底华

本报讯(记者万瑶)记者9月28日从华能四川公司获悉,截至8月底,华能在川累计发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成都市区3年的用电量。在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华能1987年最早入川办电,25年来,华能在四川省岷江、...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陈四四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米一架红色的小飞机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