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评
这里,雄踞令人肃然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这里,存有让人心仪的“蓝天下最后一块净土”稻城亚丁;这里,诞生了名扬海内外的《康定情歌》;这里,拥有一个心旷神怡的名字:甘孜,藏语寓意“圣洁美丽的地方”。
神奇美丽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如诗如画的雪山、冰川、丛林、草地、峡谷,更滋育了甘孜州人粗犷奔放的性情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性情奔放,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率性敢为;品格坚韧,可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跳起摸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2011年甘孜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是2007年的1.9倍。大幅跃升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注,更为这方沃土的安康打下坚实基础。
安康,最华丽的转身是“安居”。逐水草而居,曾是藏区游牧同胞的生活写照。2009年四川省启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以来,甘孜州共建成牧民定居点525个、定居房50064套,发放新式帐篷及篷内设施九大件58230套,帮助23万牧民过上了定居新生活。从低矮潮湿的牛皮帐篷,搬进舒适温暖、配套齐全的定居房,让游牧民彻底告别居无定所的日子,过上了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康定新城的建设,不仅让拥挤狭窄的城区变得宽大敞亮,也让失去土地的村民实现由“泥腿子”到“城里人”的华丽转身,住进了城里的漂亮新居……“安居”,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安康,最美好的现实是“安心”。曾几何时,困扰牧区群众的除了住房,还有看病和上学。随着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住房、看病、上学三大难题逐渐得解。如今,覆盖全州的卫生体系基本建立,3年内共计实施各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29个,全州参保参合人数超过百万人,参合率达96%以上。教育事业在过去5年突飞猛进,完成了甘孜州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全覆盖——全州基础教育学生人数净增21000余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随着“9+3”免费中职教育顺利实施,藏区学生可以在内地免费就读“9+3”中职学校。此外,甘孜还率先在全省实行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生动演绎。
安康,最持久的动力是“安顺”。通则顺,顺则久。甘孜物产丰富,地域宽广,是四川省各市州中的“大块头”。“大块头”当有大智慧!多年以来,交通一直是最大的发展瓶颈。“天路不通,心路难开。”过去4年,甘孜州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8亿元,公路通车里程翻了一番还多,达到24062公里;康定机场的开通,结束了州内不通民用航空的历史。为了更为长远的发展,甘孜举全州之力、凝全州之智,决心再筑天路,畅通全境。未来3年,甘孜计划投入建设资金330亿元,构建“四纵四横多联三大枢纽”交通网络,实现90%的村通公路的宏伟目标。正在畅通的,不仅仅是交通。总投资达32.15亿元的“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正如火如荼。工程的实施,将打破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使甘孜北部电力“孤岛”与四川主网相通相连,加快实现国家电网供区“县县联网”,让高海拔的广大牧民生活“点得亮、步步高”……“风物长宜放眼量!”春暖花开之季,让我们一起为“圣洁美丽的地方”祝福:甘孜,安康!
新闻推荐
——访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本报记者陈建兵记者:当前,甘孜各地都在全力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甘孜实际,学习贯彻的重点是什么?胡昌升:学习贯彻的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深刻领会大会确定的主...
甘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