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闯
9月12日,在十九大召开前夕,甘孜州“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北路采访团来到炉霍县泥巴乡,深入了解、采访并记录该乡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当地群众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推动该乡产业发展,反哺党建工作的点点滴滴。
场景:泥巴乡道路无“泥巴”
蓝天白云下,一条条通村硬化路,把泥巴乡和国道317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干净、宽敞的硬化路上,当地村民驾驶着自己的车子忙着奔前程。
易绕村金牛组位于山顶,交通不便,自去年通村公路修建以来,随着收入增加,该村80%的村民购买了车子,一来方便生活,二来方便在合作社工作。
几年前,在泥巴乡,这种场面难以想象。
过去,泥巴乡的道路总是和泥巴脱不了关系;“冬天一身灰,夏天一身泥。”是当地农牧民对泥巴乡生产、生活的自述和记忆。与“尘土满面”相对应的是泥巴乡的另一面:这里的草场面积8.5万亩,森林面积4.2万亩,林地资源丰富,各类珍稀动植物在此安家;这里日照时间长,青稞、豌豆、小麦和中藏药等经济作物从泥巴里获得了充分的营养,出落得生机盎然。
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却因为“泥巴”路,走不出大山,迈不进市场。修建乡村公路,发展集体经济,拓宽老百姓致富门路,成为摆在泥巴乡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考题。
“破解的出路还是在党员干部身上。”通过走村入户,仔细调研,泥巴乡党委政府发现,道路不便只是表象,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恰恰是村一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泥巴乡党委政府据此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紧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教书育人是我终身的选择” ——记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扎西多吉
■本报记者兰色拉姆扎西多吉,炉霍县中学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在八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
炉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炉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