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新甘石”联网工程项目总指挥王抒祥
□本报记者 许静
一座座输电铁塔在蓝天下耸立,一条条银线穿梭云海山间,输电线路就这样穿越崇山峻岭,飞向雪域高原……
作为今年四川电网的 “一号工程”,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简称‘新甘石\’联网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八成,有望今年10月通电。作为四川电网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输电线路,它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嘱托、藏区群众的期盼。
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电力建设者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电网建设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新甘石”联网工程项目总指挥王抒祥。
“电”亮一座城
记者:“新甘石”联网工程建设的意义何在?
王抒祥:因为历史和地理因素,长期以来,藏区电网的网架结构十分薄弱,处于孤网运行状态。“新甘石”联网工程是藏区电网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打破甘孜州电网发展瓶颈的关键,它将把甘孜北部与四川主网联系起来,把甘孜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将是提升甘孜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依托,势必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保障。项目总投资32.15亿元,尽管从经济效益上看,这是一条难以回收成本的线路,但从藏区的民生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
目前,工程的基础浇筑已全面完成,铁塔组立已完成八成以上,架线工作完成三成左右,整个工程有望10月投运。届时,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石渠县将告别枯水期无电可用的历史。
架起“爱心桥”
记者:除“电”亮藏区外,这条线路还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抒祥:“新甘石”联网工程不仅是一条“电”亮藏区的输电线路,还架起了一座汉藏同胞之间的“爱心桥”。
在线路建设中,除强调“安全、质量、进度、绿色、环保”,“和谐”也是重中之重。四川电网将在“新甘石”联网工程沿线的道孚、炉霍、甘孜、石渠4县建设4所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改善和提升藏区办学条件,关爱藏区青少年成长。
和输电同步推进的是输智。为破解藏区电网人才瓶颈,四川电网启动“521”人才援藏计划。“5”即采取对口支援方式,在5年内选派500名优秀的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深入藏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2”即甘孜、阿坝送出200名青年管理和技术骨干赴省电力公司先进供电企业培训锻炼1年;“1”即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的“三定”培养方式,5年内为甘孜、阿坝培养具有中专、大专学历的生产技能后备人才100名。
今年7月,首批50名藏区免费职业教育班的学生将毕业。来自甘孜州炉霍县的藏族孩子曲登跟我说,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用电情况,让更多的藏区同胞用上电、用好电!从他坚定的神情中,我看到了藏区的未来。
树一座丰碑
记者:目前,工程已近尾声,对四川电网而言它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抒祥:无论是对电网建设还是精神层面来说,它都将是一座丰碑。
从电网建设本身来讲,“新甘石”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开启了“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的大幕,还为四川电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高原施工经验。未来,四川藏区电网还将通过与西藏联网,解决以巴塘为代表的甘孜中部地区的用电;通过建设500千伏木里变电站,解决甘孜西部大香格里拉区域的用电。这些电网的建设难度很大,但通过“新甘石”联网工程的建设,我们对“电”亮藏区有了更大的决心和信心。
它是一座精神丰碑。在这条施工难度堪比青藏线的电力线路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支万人大军中,有年近六旬的电力老员工,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当需要有人担当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中,有无数“80后”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选择迎难而上,与草原为伴,与风雪为伍,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这是“新甘石”最宝贵的财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泽文)3月10日,记者从成都市锦江区获悉,在对口援藏工作中,锦江区结合甘孜州炉霍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注重“三个融合”,促进炉霍县社会化管理取得新突破。截至...
炉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炉霍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