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甘孜 今日稻城 今日乡城 今日巴塘 今日理塘 今日色达 今日石渠 今日白玉 今日德格 今日新龙 今日甘孜县 今日炉霍 今日道孚 今日雅江 今日九龙 今日丹巴 今日泸定 今日康定 今日得荣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今日泸定 > 正文

大路边茶的民谣号子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11-28 01:52   https://www.yybnet.net/

民谣里有唱不完的古道传奇。图据云南博物馆

文化学者邵永义在汉阳镇平羌三峡吟唱采茶民谣。

小金县的送货人现在还流行边走边唱。

泸定县雅家梗是当年通往康定的必经之地。

茶包。图据西藏博物馆

□李贵平 文/图

一如撑船有船工号子、抬石头有抬工号子、薅草有薅草号子,背茶工或背夫也有“背夫号子”。这些号子,犹如冬夜的篝火,照亮了旅人幽暗的心境,温暖了彼此冷寂的身体。背夫号子是在路上唱的,那是跋涉者献给大地的诗行。一声声号子里,唱出了驿镇的繁华、道路的崎岖、生活的艰辛、情侣的俏皮……

1

艰辛 娃儿出来背盐巴

千百年来,从雅安经荥经县、大相岭过泸定县磨西镇,到康定去西藏的这条驿道,是历史上川藏线茶马古道“大路边茶”的重要线路,也产生了非常丰富的民谣号子。荥经县严道古城一带的《十八娇》旧调儿,唱出了背茶工全家出动的艰辛无奈:“热天翻山浑身汗,冷天风雪迎面刮,男人看妻心不忍,爹妈望儿眼泪花,一声慢点心已碎,无力照管你和她。”“高山顶上摘丝瓜,丝瓜牵得满山爬,东一爬,西一爬,爬到娃儿出来背盐巴。”

一句“爬到娃儿出来背盐巴”,凸现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曾几何时,迫于生计,严道古城的女人、娃娃也跟男人出来背茶背盐背布,有的女人把吃奶的婴儿挂在胸前,边走边喂奶。被称为“背童”的娃娃不过十来岁,也呼哧呼哧背着货包跟大人行走。

汉源县往昔的背茶工出门前,一般会先扯开嗓子唱几声,相当于暖场歌儿:“清溪城墙弯又弯,一出东门见庙坝,冬瓜石鱼塘两路口,抬头望见白鸡关。土门子上去枷担湾,一把伞下马刨泉。官坝大木半边街,溜溜马站出牌坊。汉源街出龙洞湾,甘溪唐家到小关。”走得差不多了,又来一段:“三溪口望见魁星楼,要背茶包子到泥头。上街豆腐下街酒,要想耍钱狮子口。”

这段号子唱出了清溪、宜东沿途古道的遥远和驿镇的喧嚣繁盛。过了“泥头”宜东,道路逐渐崎岖,背夫号子风格一转:“一出门来桅杆坝,老君关坡坡实难爬。爬上关顶歇一歇,上官沟再把拐子拉。马刨石有条大骡马,打拐你得看蹄花。头道桥才把筒筒打,二道桥就把跟头搭(搭:摔倒。方言)。”

因路不好走,刚刚装好的货物没走多远就被打翻了。捡起来,重新背好,又走。这仅仅是开始,背夫们边走边唱:“慢慢走下九道拐,箭杆路滑把跟斗搭,理好背子朝前行,累了就歇瓦窑坪。灵官塘下去校场坝,化林坪吃饭喝口茶,三天走了三个坪,九天时间到泸定。化林坪的伙号大,盐水溪坡坡路满沙。”

“好个凉风在高山,好个凉水落了湾,好个娇娇路又远,好比云南上四川。背子好背路难行,能变畜生不变人。二世做个官家女,太阳不晒雨不淋。”川藏茶马古道的背夫号子中,像这样吐槽跋涉艰辛、向往美好生活的民谣非常丰富,不同区域还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每个人唱出来的滋味也不一样。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近年致力于《茶马古道口述史》的整理。他说,有些背夫号子,是形容沿途衣食住行的,“一想穷人吃,苦荞馍馍洋芋加蕨芨。二想穷人穿,穿的破毡毡。三想穷人住,住的烂屋屋,天上落雨难生火,没有地方躲。前世怠慢亲爹娘,这世打到背背行,吃过多少凉茶饭,睡了多少硬板床。”

还有这样唱的:“晚上住店子,吃的火烧子,外加豆菜子,垫的烂席子,盖的草帘子,睡倒逮虱子。”古道沿线,有专供背夫歇脚的客店,被称“幺店子”,条件简陋。尽管如此,这已经是背夫们最舒心的地方,毕竟终于可以吃上一顿热饭、睡个囫囵觉了。歌谣里的“火烧子”,是烤在火盆内侧的玉米馍馍,“豆菜子”是四季豆米等素菜。

一路风餐露宿的背夫们,偶尔也会任性一次,凑钱打个牙祭,吃上一锅豆花。如果品质高、分量足,背夫们就会认为这钱花得值,会在号子中点名褒奖,“龙巴堡把酱油打,木瓜沟去蘸豆花”;如果品质差、分量少,背夫们会认为这钱花得很冤,也会在号子中点名批评,“大湾头有个吕冬瓜,大湾头的豆花光渣渣”。这种唱词儿,在古道沿线形成了有点赞、有吐槽的店家口碑榜。

2

乐趣 隔着溪涧来斗歌

今天的天全县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陈列着许多背运工具,也记录了大量号子民谣:“背好茶包子,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人人穿上脚码子,冰雪泥泞都不滑;一手提着丁字拐,杵路歇气全靠它;汗圈刮汗如雨洒,想要小解站稳哈。”

装满货物的背夹子穿脱不便,沿途不会轻易脱下,背夫需要休息和小便时,就用拐子顶住背夹子的底部,双腿微岔,呈三点站立。不仅男性背夫如此,女性背夫亦是一样,都站立着小便。女背夫们通常会带一片笋壳儿,在小便时悄悄放到胯下作“引导”。

行走如何省力,是个技术活儿:“掌柺大哥真不假,五十一步总不差,沿途拐窝酒杯大,杵在窝里才不滑,上七下八平十一,一步一步走稳啦。哒哒两声信号下,踢踢哒哒回应他。起身跟着脚印走,才不踩入石旮旮。”

歌谣中的“上七下八平十一”说的也是走路技巧:上坡走70步,下坡走80步,平路走110步,就要停下来打拐休息。当然,实际行走中也没那么精确,主要靠带队大哥视情况把握,并适时发出信号,指挥全队安全行动。

唱号子当然也有乐趣,就是斗歌儿。

“前头山歌多,当不得我一只牛耳朵。前头载了十八船,后头还有几箩筐。”背茶工以前走在磨西镇雅家梗,那里有一条三四里长的溪沟,邻村的两方人马在此狭路相逢,就喜欢逗对方唱几句。双方在路边坐下来,以沟为界,你一句我一句斗歌,权当歇气儿。就像电影《刘三姐》里的渔夫和财主,站在河湾的船头即兴创作,煞是热闹。对歌时,看谁的脑壳转得圆,谁的嘴皮儿翻得快,谁的言词跑得欢。若听到妙处,即便是“骂”人的词儿,双方都高竖拇指,大声叫好,互相捧场,绝不怄气。

待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双方才心有不甘地休战作罢,相约下回碰到再来。当中很多人“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一些青年男女也在斗歌中互相来了电,深情款款留下联系方式。接着,各自带头大哥开嗓吼一声,背夫继续赶路,悠悠铃声又在山谷响起来。最后一抹余晖,在他们身后留下悠长的光影,直到消失在群山之中。

3

嬉笑 叫声阿妹不要愁

泸定县杵坭乡“民间山歌大王”吴全清老人整理的《背夫神歌子》中,有一首唱出了男女背夫在化林坪一带遭遇的艰险:

情郎翻过飞越岭,情郎来到化林坪。

化林坪呀化林坪,化林山高路不平,一场大雨淋死人,又溜又滑站不稳。

情哥来到佛耳岩,吓得情妹心在甩,下是大河上是崖,阎王招手拿命来,一双脚儿打摆摆,吓出一身大汗来。

来到冷碛橙子坡,弯弯拐拐陡坡坡,一步一步爬上顶,拐子杵在石窝窝,伸伸腰来叉叉脚,天花地转浑脑壳,挖角十里到大坝,皂角顶过去金钗花。

磨子沟有个曾幺大,顿顿都推绿豆花,火烧馍馍汤巴巴,葱花蒜苗炒豆渣。

皇桥链儿像麻花,情妹过河好害怕,吓得大叫惊爪爪,摇摇摆摆泪花花,抱着情郎不放他,坐在桥头哭妈妈。

(这里的“皇桥”指泸定桥,康熙亲题桥名)

茶马古道民谣中,有艰难的现实,也有美好的憧憬。比如,走货途中遇到漂亮妹儿的时候,背夫和马帮大多会笑嘻嘻吹起哨子,吸引对方的关注。他们甚至直接停下来,邀请女子对对歌儿:“你有山歌快快来,我有文章对秀才。白天才对南山阳,晚上又对祝英台。”

若对方女子矜持羞涩,不接招,他们就再喊几声:“不唱山歌冷飕飕,唱起山歌闹九州。好个山歌闹坏了,好个山歌起坏头。不唱山歌不宽怀,磨儿无水不转来,山歌无头唱不来。”

若女方还是“懂不起”,就再唱一两段,但这个时候唱的内容有些变动,是在打退堂鼓,给自己找台阶下:“叫声阿妹不要愁,阿哥已拢屋后头。三脚两步就拢屋,脚钱已在包包头。”妹儿啊你不要那么傲娇,不要看不起人,莫以为我是个混混,我有老婆她还是个乖乖妹儿,她在家头盼着我呢,咱挣了这趟钱就回温柔乡去啦。

4

遇匪 关好窗户闭上门

撩妹儿不成,顶多丢了点面子,若途中遇到土匪,那就麻烦了。“行路一定别走单,遇到棒老二吓破胆。白果湾土匪在抢人,叫声关窗一身颤。五文钱难保身,十文钱难保命。无钱又遭一顿打,全身脱得光叉叉,捆起绑在树杈杈。”这里的“关窗”是黑话,意思是赶紧闭眼,若闭眼慢了尤其是跟土匪对视了,那可能后果严重,会招致灭口杀身之祸。

泸定文化学者董祖信老人曾收集整理一本《茶马古道背夫口溜子》,其中也有背夫遭遇土匪的尴尬:

出泥头桅杆坝,老君关坡坡实难爬;

爬上官顶歇一下,上官沟再把拐子拉;

马刨石打拐看蹄印,大弯头有个吕冬瓜;

过了大弯不想走,高桥的店子数马家;

丁字坪、三交坪,含泥沟的豆花哄死人;

陡坎子坡坡不要紧,一步一步慢慢行。

头二三道桥路难走,白果湾土匪在抢人;

把人绑到树桩上,“关好窗户闭上门”

1954年川藏公路通车前,除了“一二三,雪封山”几个月不适宜出门,背茶号子几乎天天回响在茶马古道的崇山峻岭,从雅安唱到康定,从天亮唱到天黑,从春天唱到秋天,从青年唱到老年。

如今,茫茫山岭,那些曾经软化了跋涉强度的号子民谣,从昔日的人人会唱,已退化成老人的一种情感记忆。这种记忆,是千百年来一辈辈山民在漫漫旅途中披星戴月、生死相继感悟出来的,它承载过风雨兼程的荣光,也诉说着时过境迁的无奈。

新闻推荐

开展主题教育 牢记初心使命

市交通运输局日前,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全体党员赴甘孜州泸定县开展重走红军路现场教育活动,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大路边茶的民谣号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