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雷兹)从2011年到2017年,位于泸定县城南的杵坭乡,人均年纯收入提高至10800元,几乎一年增收上千元,上演了惊人的“杵坭速度”。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力开发推进,过去穷得“响叮当”的杵坭乡,正在一步步迈向小康,乡长王博说,随着今年最后一个贫困村“退出”,杵坭乡将实现整体脱贫。
6月2日下午,“老宅山庄”的农家乐里又来客人了,老板娘刘万莉忙着给游客斟茶、端水果,一时间,茶香果香从清幽的庭院里溢开。
谈到农家乐的火爆生意,刘万莉乐得合不拢嘴。但鲜有人知道,几年前,刘万莉所在的杵坭村,大部分还是一片生产效率低下的土地,村民收入甚微,村里没有一家农家乐。
杵坭乡距离泸定县城约18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如今全乡有1023户3424人。多年前,杵坭乡的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种出来的玉米、小麦除了满足口粮,剩下的都用来喂养牲畜,在种地这方面,村民根本没有经济收入可言。刘万莉所在的杵坭村位于大渡河畔的干热河谷地带,尽管村里有悠久的红樱桃栽培历史,但受限于交通等条件影响,村里的经济依然不景气。
刘万莉回忆,村里的很多乡亲都选择外出打工填补家用,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常年打工也挣不到多少钱。”杵坭乡乡长王博介绍,2011年前,杵坭乡人均收入仅3000元左右。随着当地政府致力于林果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杵坭乡的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刘万莉成为村里第一家“吃螃蟹”开农家乐的农户。
杵坭乡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红樱桃的生长。2010年,杵坭乡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并成功申报“中国红樱桃地理标志”。有了这样的品牌优势,当地党委政府迅速打出了“康养”牌和“旅游”牌,为搞好泸定县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当地政府投入巨资改善杵坭乡的交通、水利、电力条件及农村居住条件。
通村硬化公路很快修到家门前,“以前‘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灰\’的现象改变,家家户户还用上了自来水,电力稳定,民居条件也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大变样。”王博说,2011年,泸定县首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成功举办,此后,大量游客涌向杵坭乡,红樱桃销售再也不成问题。王博介绍,过去红樱桃靠人背马驮运到集镇上售卖,价格低至2、3元一斤,自从游客“上门”来旅游后,杵坭的红樱桃在本地就能实现售罄,而且价格大幅提高,村民收入越来越高。
游客多起来了,尽管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为此,杵坭乡在杵坭村试点农家乐,刘万莉家成为第一家“试点户”。王博回忆,2011年,乡上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但没有村民响应,“这可以理解,毕竟没有经验,大家都担心会失败。”为鼓励信心,乡政府牵头帮助刘万莉贷款,“第一年就贷了8万元,那一年农家乐运营后挣了4万多。”第一年就见到实效,这给刘万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后,刘万莉一家又陆续贷了30多万元扩大规模。“现在一年能净挣10多万元。”刘万莉笑道。
观望了两年后,村民们发现刘万莉的农家乐效果很好,于是纷纷仿效开办农家乐。如今的杵坭村,农家乐已经到达30多家,俨然成为村民重要的经济支柱。
靠乡村旅游,村民逐渐富起来了。王博说,如今杵坭乡的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达到10800元,翻了好几番。到现在,杵坭乡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村公路黑化加宽,并实现了户户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今年全乡产出的20余万斤红樱桃就地售完。
除了主打“中国红樱桃之乡”的名片,如今,杵坭乡还在河谷及高半山栽培了桃子、猕猴桃、核桃、苹果等一系列水果产品,“实现了一年不断水果”,形成了一村一产、一村一色、一村一特的格局。王博说,游客在杵坭可以享受到游、食、住、行、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此外,杵坭乡也正在努力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旅游市场。
新闻推荐
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按照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司法厅印发的《四川省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甘孜州司法局决定面向社会公开选...
泸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