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东明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四川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依然面临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贫困群众致贫返贫原因多重叠加、贫困地区发展制约因素多等严峻挑战。
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说,到2020年,甘孜要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6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甘孜州泸定县,探访泸定扶贫攻坚之路。
甘孜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全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泸定县高山、半高山村组多,地处高寒,区域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群众居住分散,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靠天吃饭、靠天增收的局面仍然存在。
近年来,泸定县通过高半山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变,产业结构优化显著,高半山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800元达到4600元,增幅64%,2867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55元,较2013年增加883元,增幅15.3%,2014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殊荣。
“量身定制”扶贫措施
一个都不落下
初秋9月,已有凉意。
记者走进泸定县高半山村加郡乡海子村,立在村头的扶贫帮扶一览表却带来阵阵暖意。
海子村的扶贫表上,全村贫困识别建档立卡40户170人,表格对每一户的经济收入及来源、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列举,并针对每家每户制定了帮扶措施,确定了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和脱贫年限。
“村长,支书,乡党委书记,他们的电话我们都有,有事可以打电话找到他们,以前,家里好穷啊,现在通过国家政策帮扶,进出村的路修得很好,很方便,家里的收入也多样化了,种果种菜都可以了,农忙时在家忙,农闲了出去打工。”村民叶夫贵说以前村里的人买生活必需品都很困难,现在需要什么东西,打个电话就能送到村头。
舒远贵也是海子村的扶贫对象,他家有两个劳动力,贫困原因是缺技术,乡里为他制定的帮扶措施是:组织专业核桃和蔬菜技术培训,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能力;争取项目政策扶持。
加郡乡党委书记牟俊告诉记者:“全乡扶贫工作分类定制,精准确定贫困对象,推行实名制管理,量身定制扶贫措施,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办法\’的分类扶持。我们都听村民的,村里适合种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
“***‘不能落下一个人\’。扶贫对象要分类统计、加强指导、细化实施,要确定帮扶责任人、定时间、定要求、定措施,排查原因、逐条对照、制定措施、建章立制、整合力量、落实到人、限期摘帽;同时,做到五个明白,即:贫困户本身要明白、帮助措施要明白、村上要明白、乡上要明白、领导干部要明白。”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告诉记者。
以“户籍”管理的方式,泸定县完成4506户贫困户、44个贫困村,以及贫困县的电子信息录入和“一村一档”归档工作,做到了“县有档、乡有薄、户有卡”。落实***责任,制定《干部驻村帮扶实施方案》,落实了4506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干部,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实现了一对一的“量体裁衣”帮扶,编制并实施贫困村扶贫规划44个,量身定制贫困户帮扶计划4506个。
水电路“升级”
让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和海子村村民叶夫贵一样,很多村民都知道路通了,生活方便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近几年,泸定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21.88公里,今年,还将投入资金5000万元,在全县10个乡镇实施 49条199.9公里通村通达、通村通畅公路建设。
“我们村里的灌溉渠道早就修到果树下了,县里现在正在支持我们搞滴灌,这样既节水又高效。”草黄坪村的老党员葛平说:“2009年以前,村里没有产业,2009年以后,路通了,大家才开始发展产业。”
目前,泸定县已投入资金3609万元,启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50条,完成15条47.05公里,正在建设35条164.895公里。
除了道路,水利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全县10个乡镇36个项目点的安全饮水,已完成财评,正在招标;4个乡镇7个村实施的节水灌溉、河道疏浚和饮水除氟项目正在招标;6个乡镇10个村实施“4·20”灾后农灌堰恢复项目已完成90%。
此外,田坝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启动,8个乡镇33个村的农网改造正在进行,将解决1.8万人的用电问题,目前,变电站建设工程正在开展征地工作,农网改造已投资1000余万元,12个村输电线路建设已完工,剩余村正在开展规划设计。
德威乡伍玉香家的院子里,铺满了新采摘的核桃,走路都无从下脚。“我们家的核桃一年能卖十几万,核桃树占了半个山坡,因为我们做得好,县林业局还专门给我们奖励,免费给我们草种,听说下一步还会给我们把路修到山上,这样以后我们家采摘运输核桃就更方便了!”
变“输血”为“造血”
培育富民惠民产业
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自然而然便跟上了。
在德威乡的奎武村,“泸定县藏香猪养殖科研示范基地”里的猪舍明亮干净,藏香猪生活得惬意,大的胖乎乎,小的“萌萌哒”,十分惹人喜爱。
藏香猪养殖是村里的扶贫产业,村支部引进民间资金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模式,成立“泸定县藏香猪专业养殖合作社”,纳入全村119户农户,通过基地牵头、群众参与、公司对接市场的方式,发展绿色无公害循环经济。
“每年公司把小猪娃给我,养殖过程中有专业人员指导,教我养殖技术,等我把猪养大到出栏的时候卖给公司的时候,公司再扣除小猪的价格,就等于说我是零成本,低风险,猪饲料很简单,猪草就可以了,猪粪入沼气池,我们一家人做饭取暖完全够了。”村民石永平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回村专门养猪。
在杵坭乡,全乡以打造“中国红樱桃之乡”核心产区为载体,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本地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全乡从无1家乡村酒店发展到如今的18家。
今年上半年,泸定县家庭承包经营农户土地流转面积1530亩,新增11个专合组织,全县各类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003人,带动非成员户5211户。
近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明确了以推进“5万亩特色水果(青脆李、甜樱桃和苹果)、5万亩高产核桃、5万亩优质魔芋”的“三个五万亩”特色生态产业建设为核心,实施高半山“扶贫攻坚”。
目前,全县登记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面积达4871.02公顷,“桑吉卓玛”青稞酒、红樱桃、黄草坪“雪域野农”苹果、冷碛“幸福仙桃”等本土品牌,受到消费者诸多好评,“品牌”化的产业路越走越宽。
“你看这个鸡枞菌长得多好,农民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泸定县农办主任万俊蓉给记者翻看她手机里的照片,除鸡枞菌,泸定县的核桃、魔芋、木耳、特色水果及蔬菜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泸定的一张新名片。
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高半山为主的全县农村扶贫攻坚,推进新村建设和魔芋、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强化产业扶贫,增加百姓收入,力争提前2年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产业定制,精准到户,大渡河畔,群山之间,泸定县境,一场扶贫攻坚战役正全面打响。
罗楚凯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杜静 杨琦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昨日从多个景区了解到,大雨并未对多数景区造成影响,游客量减小幅度也尚不明显。“川内连续暴雨,未对九寨沟景区造成影响。每天游客,仍保持在一万人以上。随着暑期高峰到来,可以预计,景区接待量还将...
泸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