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宏顺
4月15日,“中央媒体四川藏区行”采访团抵达泸定县。在泸定县杵坭村,第五届红樱桃节开幕还不到半个月。
刚把成都客人送上车,村民雷元强又赶紧招呼几位新入座的驴友。“这段时间农家乐最忙,高峰时一天有200多人。”
虽是玩笑话,却也是大多数杵坭村村民的心声。杵坭村距泸定县城19公里,海拔1310米,是汉、藏、彝三个民族聚居的村落。杵坭村是泸定红樱桃的核心产区,但交通不便运不出去,西昌等地樱桃卖到20元一斤的时候,这里还只能卖到三四元钱。因为收入不高,大多数青年人选择外出务工。
雷元强今年43岁,38岁前一直在泸定附近工地揽活,最远到过成都,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2011年,泸定县决定在杵坭村举办首届樱桃节,借此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带动村民增收。当年,泸定县投资百余万元改造杵坭村交通设施,积极动员村民建农家乐。
政府的号召与村民的愿望不谋而合,雷元强就此加入村里首批报名建设农家乐的行列。“村民们一开始啥都不懂,也没有启动资金。”杵坭乡乡长罗剑介绍,为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上专门请来县建设局进行建筑风貌设计,挨家挨户进行改水、改厕规划,每户还补助2万余元的改建费用。
如何将地方特色菜品和大众口味结合起来,如何与客人对话……农闲时间,县政府还组织了培训。雷元强说,村民最远还到雅安的九大碗饭馆去学习过。
如今,在县上的扶持下,杵坭村的农家乐已超过10家。在农家乐的带动下,当地樱桃卖到30元一斤,去年雷元强的收入超过2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746元。
新华社央采中心记者高亢对杵坭村的变化非常感兴趣。了解到村民对樱桃的销售还主要借助口碑时,他表示采访期间将考察当地农产品的电商市场,用互联网+的概念,将藏区农产品推向全国。
泸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