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新闻 稻城新闻 乡城新闻 巴塘新闻 理塘新闻 色达新闻 石渠新闻 白玉新闻 德格新闻 新龙新闻 甘孜县新闻 炉霍新闻 道孚新闻 雅江新闻 九龙新闻 丹巴新闻 泸定新闻 康定新闻 得荣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甘孜州 > 理塘新闻 > 正文

天空之城 奇幻理塘

来源:甘孜日报 2018-12-05 03:27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理塘县城局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理塘县城一角。村民鲁波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蔬菜产业让理塘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高原浩莽,圣地嶙峋。天空之城,孕育传奇。忆改革开放40年,理塘沧桑巨变,“世界灰城”涅槃,高原崛起新城,广场宽阔,大道纵横,古街幻彩,林卡绿润,古意今风,壮阔胸襟。城市日新月异,富民产业勃兴,现代农业已见雏形,绿色基地比比相邻,高原萝卜直销港澳,极地果蔬四方钟情,拓展市场品牌树立,真金白银助力脱贫,增厚福祉人民奔康,喜看勒通万里鹏程。

◎谢臣仁/文 叶强平/图

一座城

从“世界灰城”到“天空之城”

雪后初霁,天空澄碧,漫步理塘,心旷神驰。

红檐橙墙,新绿护城,风情迷人流连忘返;柏油大道,车辆奔驰,搏动强劲发展节拍;人行道上,相伴而行,欢声笑语幸福荡漾;街旁门店,玲琅满目,人气火爆生意兴隆;格萨尔广场,乐曲悠扬,优美舞姿动感十足;而在不远的仁康古街,却是一片静谧,仁康古屋、特色民居、游走行人、别致小景,让这4A景区充满古朴的魅力……虽是有动有静,意境不同,却都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我,不到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仓央嘉措的诗句为理塘赋予神秘色彩;高达4000米的海拔,让理塘被世人称为“天空之城”。历经沧桑,迎来巨变,在时代发展的鸿篇巨制中,理塘书写着多彩奇幻的篇章。40年前的理塘是啥模样?11月23日,笔者走访了“老理塘”昂旺。69岁的昂旺生在理塘、长在理塘、工作在理塘,理塘的点滴变化他都感受于心。

“40年前的理塘可不敢叫‘天空之城’,倒被大家叫做‘世界灰城’。那时的县城就老政府这一带,都是土墙瓦房,小得很,整个城经常是灰尘满天飞,所以大家都喊理塘是‘世界灰城’。”说起老理塘,昂旺一声叹息。

叹息之后是赞叹。“到了1999年开始旧城改造, 2007年进行全城饮水改造,2013年进行新区建设,2016年城市风貌改造,2017年管网下地,现在的理塘变大了、变美了、变得生活起来更安逸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理塘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40年沧桑巨变,数字最有说服力。扳着指头算变化,理塘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杨勇一口气列出了10余项对比指标——1978年理塘县城市面积0.6平方公里,现在理塘县城市面积6.8平方公里;1978年理塘县城居民人口不到1万人,现在理塘县城居民人口达5万人;1978年理塘县只有街道(两条)不足(两公里),现在理塘街道50多条,城市道路达60公里……

理塘在变,不只是数字上的变,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

65岁的“老锅庄”康珠说:“40年前连一个跳锅庄的广场都没得,2000年建了格萨尔广场,就是个几百平方米小坝坝;2013年格萨尔广场改建成五六千平方米的大广场,我们几百人跳锅庄都跳得开。”

“40年前我正是读书年龄,想读书,但学校少,读不了;现在好了,县城就有8所学校,娃娃些再也不会像我一样成文盲了。”52岁的丁真尼玛送孙子上学,直说“现在的娃娃太幸福了”。

57岁的“老病号”洛绒顿珠说:“以往有个小病都得往外送,现在有了大病在县医院也能看。”理塘县建成康南第一个二甲医院为老百姓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条件。

“我们理塘不仅有城市公交,还是全州唯一一个有共享单车的城市。”23岁的扎西骑着共享单车说,“我觉得理塘越来越与内地接轨了。”

如今的理塘,东拓西扩、北优南控,建设形成城东新区、城南新村、城西产业园区和城北千户藏寨四大片区;建设佛眼林卡、白塔林卡、董嘎林卡、扎邦林卡4大林卡生态休闲区;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创建4A旅游景区,仓央嘉措诗歌文化正在形成品牌;学校、医疗、交通设施在全州领先。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及现代高原生态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理塘这座康南中心城市、旅游美镇、文化名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理塘,不再是因为其海拔之高而被称为“天空之城”,更是因为其发展之快好、前景之广阔,而让“天空之城”实至名归。

一个人

从“四处飘零”到“安居别墅”

“40年前的我在哪?正在赶着生产队的牦牛到处放牧啊。”11月23日,在理塘县高城镇珍呷村,60岁的村民鲁波边为花草浇水,边回答着笔者的询问,“那时我20岁,家里很穷,住的是生产队的帐篷,破破烂烂,一刮风,灰尘就往里钻;一下雨更恼火了,就成了水帘洞。”

“一顶帐篷一群牛,一盏马灯一瓶油。逐水而居满原走,四处飘零无尽头。”鲁波说,文化人写的诗是自己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是八零年结的婚,当时啥都没有,就两个人在一起,住的还是生产队的帐篷。当时亲戚朋友送礼,一般是送点酥油、青稞、酸奶子,赶钱的一元两元就是大礼了。”鲁波感慨地说,“那时真是穷啊!”

日子的好转从1983年包产到户开始,鲁波一家六口人分到了一片牧场、一头牦牛。“虽然只有一头牛,俗话说:‘留得牧场在,不怕没牛羊’,有牧场了,大家看到了希望。”鲁波说当时大家都攒着劲养牛。鲁波家的牛慢慢地增多,从一头到几头再到十几头、几十头,到了2005年的时候,鲁波已经有120头牛。“牛就是酥油、酸奶,就是钱。”

说起家里的变化,鲁波说两样东西最能代表:一是房子,二是电视机。

在2005年前,鲁波都是住在帐篷里,只是那时的帐篷早已不是生产队时代那灌风漏雨的烂帐篷了,已经比较舒适了。但厌倦了“流浪”的鲁波想有个“安稳的家”,2005年,他把牛场拆了,把牦牛卖了,在高城镇建了房屋,安了“家”。“当时用了十七万,修了五间门面房,拿一间来住,其余的出租;2012年又用了十五万,修了后面这栋两层楼房。”

一个小院,一栋两层楼房,鲁波的“高原别墅”让人好生羡慕。可鲁波说:“在理塘,有我这样楼房的人家多的是,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

鲁波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88年购买的18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小小的,除了屏幕外,都是红色的,像一个小盒子。”鲁波印象很深,“我爱享受,当时算村子里买电视较早的。”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鲁波的电视换得勤了,先是从黑白换成彩色,从彩色小电视换成彩色大电视,从彩色大电视换成彩色背投大电视,又从彩色背投大电视换成彩色液晶大电视,现在鲁波家是一台50英寸的飞利浦彩色液晶电视。“清楚得很,人也大,看起安逸。”鲁波说,“当时设计房屋的时候,客厅建小了,买大电视不好放,不然还想买更大点的。”

鲁波的儿子是公务员,儿媳是医生,女儿是教师,有着一个小孙子。儿女孝顺,孙儿乖巧,一家和和美美。

鲁波的妻子阿崩2015年因病去世,说起妻子的离去,鲁波很伤感:“苦了累了一辈子,看着过上好日子,她又走了。所以我要把身体养好,把好日子多过几十年。”

鲁波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时就与“老伙计”摆摆龙门阵、喝喝茶、转转塔子,既消遣了时光联络了感情又锻炼了身体。

鲁波的5间门面一月有六千多元租金,儿女每月又“孝敬”千多元。“够用了,用不完。”

现在鲁波有了新爱好,那就是结伴旅游。他与三个朋友结伴每年出去旅游一次。“北京、上海、香港、泰国都去过了,明年准备到欧洲去看哈。”

“40年前的日子苦,现在的日子甜,人家说我是海椒命,越老越红火。”侍弄着盆花的鲁波笑容如鲜花灿烂。

一段记忆

从“菜比肉贵”到“直销港澳”

阳光照耀,暖意升腾。11月24日,在海拔3600米的理塘县濯桑乡康藏阳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笑容灿烂的村民正在采收萝卜。

这不是一般的萝卜,这些萝卜翻高山、走高速、越大海,在香港、澳门市场闪亮登场。今年理塘已经向港澳“直销”萝卜6000余吨。

颗颗萝卜折射出高原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满面笑容写照出理塘群众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祖祖辈辈都没想到,我们理塘的蔬菜能卖到香港、澳门。”57岁的昂翁尼玛边清洗萝卜边说“想不到”, “以往的理塘种不好菜,能种的就是洋芋、白菜、青菜,种出来也不像个样子。”

50岁的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洛绒泽仁告诉笔者: “40年前,理塘人吃菜是难事。那时理塘技术水平差,种不出菜;交通条件差,运不进来菜,即使运来菜也卖得很贵。我记不得具体是哪年,是(上世纪)八几年吧,牦牛肉卖一元八,番茄比它贵却想买买不到。”

“菜比肉贵”困扰着理塘人民,必须解决。1991年,理塘农科所在甲洼乡试点种蔬菜;2002年,理塘农科所又在濯桑乡较大面积种植蔬菜,但种的蔬菜都是杯水车薪,根本满足不了理塘人民的生活需要;2007年,理塘在农户房前屋后建起微棚种植蔬菜,吃菜难得到一定缓解。

“真正大面积发展蔬菜是2013年,圣地农庄在濯桑乡种植了1000亩蔬菜,有十多个品种,算真正意义上告别了以往种菜的小打小闹;2016年成立理塘县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后来又成立了理塘县甲洼田园综合体。2017年3月9日,理塘县成立甘孜州首个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理塘的蔬菜种植以‘集团军’的形式挺进。”洛绒泽仁告诉笔者,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主要由甲洼田园综合体、康藏阳光现代生态农业双创中心、圣地农庄原种示范基地组成,规划占地面积2万亩,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出发点,调结构、建基地、育主体、拓市场、树品牌、融产业、增收入、促脱贫,全力推进高原藏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下一步,园区将深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融入理塘文化,促进农旅结合,实现产业提升,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大融合。

高海拔气候,有清新的空气、无污染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充足的光照,理塘具有生产有机天然错季节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实践证明,理塘不是种不出蔬菜的地方,而是种植蔬菜的“宝地”。

理塘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果蔬”产业,建设有100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块化冬暖大棚、 600吨标准化蔬菜冷链库,种植有果蔬8300亩,产量8100万斤,产值6880万元,已具备将产品整合到全国的能力,成为直供港澳极地试点基地建设县。理塘人不但自己做到“丰菜足食”,理塘萝卜“直销”港澳更是成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眼”一笔。

11月11日晚,理塘县“极地果蔬”亮相CCTV2财经频道直播,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显峰向全国观众推荐来自雪域高原的“理塘白萝卜” “理塘小番茄” “理塘西瓜”,并讲述该县发展“极地果蔬”的“传奇”故事,将理塘“极地果蔬”推向“高光时刻”。

从“菜比肉贵”到“直销港澳”,标志着理塘农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变的历史性跨越。“以前,我们用人工种萝卜,6个人一天才能完成一亩;现在用机械播种,一小时20分钟就完成1亩地的播种任务,现在搞农业就是不一样了。”扎西直观地诉说着时代的飞速变化。

新闻推荐

脊柱外科专家刘海鹰: 公益大爱帮贫病患者挺直脊梁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是在两台手术的间隙,刚下手术的他还很疲惫。因为自己同样身患颈...

理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天空之城 奇幻理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