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合作社的牛打上二维码耳标。
本报讯(叶强平 殷洁 文/图)“嗥喻……”,近日,理塘县藏坝乡春雪初霁,绒甲山牧场上传来信乃村贫困户降央曲批“上岗”后的阵阵吆牛声。
降央曲批无一技之长,没有资金和牲畜,全家人的生活靠妻子打点零工维持。为了两个孩子读书,他举家搬迁到县城,买的藏房如今已成了危房。今年3月,凭每户1头牦牛投资加入藏坝乡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合作社的他因体力好和另外5户贫困户得到“照顾”,签订了承包3年放牧合同,现在每年可领到4万元工资收入。合作社现有牦牛800头,6户承担放牧的贫困户必须按每年20%的速度递增扩大养殖规模,养好了还有奖励。
藏坝乡平均海拔3600多米,属半农半牧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对匮乏,7个行政村有6个是贫困村,468户有268户是贫困户。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源上拔穷根?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充分调研,最终提出了“1+4”的脱贫攻坚思路。即“一个龙头加四个千亩”,“一个龙头”即全乡以七个行政村为成员建集体牧场,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户户参与、户户发力”的脱贫奔康合力。“四个千亩”即一千亩优质饲草料基地,一千亩优质中藏药基地,一千亩高原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一千亩优质青稞基地。
脱贫思路有了,关键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乡党委书记健康说:“成立全乡性的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该县尚属首例。在筹建过程中,群众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反馈了一些意见,我们前后召开10余次群众大会,反复推敲修改方案,做到了让每户群众都满意。”
每户出资购买一头牦牛,剩余的300多头牦牛采购资金从何而来?下派的“第一书记”想办法、包乡联系县级领导和单位出出力、用于扶贫的补贴等多方筹资,初步规模化养殖800头牦牛终于筹够。来自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的下派“第一书记”主动承担了牦牛肉和鲜牛奶的销售业务。
逸辉新村的甲它是养牛大户,牦牛都是零星卖给邻近乡的村民们,虽然卖了18万,但没有合作社集体销售来得实惠,当得知乡上要成立专业合作社,他第一个要求加入。
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甲空村党支部书记曲它说:“藏区发展畜牧业,必须钱生钱才有出路,下一步我们准备积极争取州级相关部门支持,办一个小型牛奶加工厂,通过除菌、消毒、保鲜包装后销售到县城和机场,并设立7个公益性岗位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牛毛、牛皮还可以卖钱,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一向不看好合作社的亚中村民土登,如今也忙前忙后地围着合作社打转。“我们这里草坝大,草长得好,喂出来的牦牛绿色无污染,每家投3000元买一头牛放到合作社就像存到‘银行\’一样稳赚不赔,年底还可以从出栏的牛和奶产品销售上进行分红。”土登的话里洋溢着信心。
目前,一千亩优质饲草料基地即将开垦,通过种植优质牧草,不但可供集体牧场冬季牲畜口粮,保证牲畜安全过冬,多余的草还可卖到市场赚取利润。700余亩土地已流转给四川紫黄大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供其种植中药材,每年土地流转费用和打工收入预计在50万元左右。在理塘县圣地农庄的支持下,过段时间就开始试种一千亩高原绿色蔬菜,台湾豌豆尖、高山萝卜、圆根等以订单农业方式保障菜的销售。“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已成了人们的首选,该乡还将在种植黑青稞杜绝转基因品种上下功夫,打造一千亩优质青稞基地,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通过“1+4”的深入实施,预计到2016年年末,藏坝乡各项收入在200万元左右,除去工资和各项开支,老百姓收益在150万元,全乡人均将实现增收600元,这是乡党委书记健康给村民们算的一笔增收账。
新闻推荐
■杨志军乌晓东日前,州公安局领导收到了一位选派到理塘县当驻村“第一书记”的公安民警写给组织的感谢信。一位公安民警为何要给组织写感谢信?原来这封特殊的感谢背后隐藏着一个公检两方组织积极为...
理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