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母山 本报资料 盐源公山 本报资料
在原始社会,人类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各种自然力的威胁和袭击,常常使一批批氏族成员相继死亡。为了战胜自然、求得生存,繁衍人口和壮大成员便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个氏族组织的面前,于是人类便本能地产生了生殖崇拜。石祖崇拜就是生殖崇拜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原始人“万物有灵”的思想支配下,一切形若生殖器的石筍、石峰、石柱都被视为神灵。按常规,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早该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然而,至今盐源县、木里县和德昌县却仍旧残留着石祖崇拜的习俗。
盐源公母山
木里东朗石祖
盐源县城以北五公里许,有一处奇异的山谷。山谷中拔地而起的两座奇特的山峰,一峰状若男性生殖器,当地人称之曰“公石”;一峰形似女性生殖器,谓之曰“母石”。人们把这山谷叫做“公母山”。
公母山神奇而美丽。春天,阳光明媚,野花遍野,满谷清香;夏日,那满山的弥雾,静而为岚,动而为风,升而出云,降而化雨,其景变幻莫测;秋季,风和日丽,遍野香茗雪梨,果实累累,山谷一片金黄;寒冬,雪雨纷飞,红梅点点,神奇的母石峰像似美人出浴时披上了一层轻纱软帔。
母石峰高80余米,其峰正中自然张开一条缝穴,形成分合有致、底小顶尖,中腰微鼓、互为对称状的奇观,远看恰似两叶阴唇。在其峰下,曲径通幽,山花烂漫,林木葱郁,幕烟蔽月,别有情趣。《盐源县志》云:“母石四周为盘谷,户重掩乎洞天,一石凌霄,下歧上合,于阳奇藏阴偶之灵,以覆碗寓中之象。行人皆循墙入穴,如穿珠蚁,如出洞龙。盖真箭舌,天门桃园地势矣。”母石峰顶,有山茶花一株,花开花落,香溢四野。相传此山茶花为王母所栽,是女神之象征。母石东侧有一深谷,谷中奇花异草、林木葱茏,无限深幽,人们称之曰“打儿窝”。
公石峰在母石峰西侧,高约60余米,呈圆柱状,通体光洁,昂然挺立于一片松林和草丛之间,形若男根,显现阳刚之美。公石峰下的浓荫树林中有碧水一潭,碧绿清凉,终年不枯,深不可测,人们谓之曰“产子泉”。
千百年来,盐源老百姓祖祖辈辈奉信着一个古老而神圣的习俗:他们把公母山奉为生儿育女、繁荣昌盛的圣地和神灵,深信崇拜它就能生育兴旺、万事吉祥;玷污它则断子绝孙、日暮途穷。妇女不育,只需在母石峰上取一砾石揣于怀中或放于枕下,数月后即可怀孕;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病症者,可备其香案,在公母石峰前祭祀祷告,即可病愈;假如妇女腰痛,只需将香枝上下两端弓衬于母石峰半腰间,腰痛自然消除。此外,男人求子,亦可祈求于打儿窝。据说在祈求打儿窝时,首先要沐手焚香,再取一圆柱形砾石,心正意诚地面对打儿窝求道:“神灵啊!请保佑我打出个儿来。”然后向打儿窝中心部位投石。据称,如果落石声响亮,则妻子怀子有望,反之则妻子怀女。妇女怀孕后,需常饮产子泉中之水。这样可保佑所生之子无灾无病,长命百岁。
有关公母山的神话,传说十分丰富。其中最为神奇的是,相传在很早以前,母石峰缝中那条缝穴夜蔽日开,张开时发出万道金光,那轰鸣之声可传数十里,每日如此,十分灵验。后来,只因一淫妇非婚怀孕,在母石峰的缝穴里生下“私娃子”,把母石峰的风水“预”(坏)了,从此,母石峰那具有灵气的缝穴就再也合不拢。尔后,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人们便在母石峰下拓地开基,构宇塑像,求救于大佛、观音、玉皇、雷祖,希望借助他们的神威,恢复还原母石峰那夜蔽日开的灵气。显然,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然而,人们对石祖崇拜的一片虔诚,实令人惊叹,对公母山的崇拜无怨无悔,香火不绝。
盐源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民族众多,古文化遗产丰富。考古工作者近年在盐源境内不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至西汉的古墓群也相继被发现,这些都说明在数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劳动,创造着古老文明。另据民族学家考证,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有一支叫笮人的民族,西汉武帝时在盐源设定笮县。笮人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史称越嶲羌。羌人自古就有自然崇拜、巨石崇拜和石祖崇拜的习俗,并且对于配偶神的信仰是羌人的重要特征。有专家认为,羌人信仰中的许多神灵,都是男女成对的。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缔造文明等大事,都是男女配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羌人看来,万物皆有性别,性既是一种很神秘的事物,也是他们对生殖、生命以及任何种类的存在最现实的解释。这样,便形成了男女、雌雄、阴阳相配、相对、相生的观念。正如《周易》中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这大概就是盐源人崇拜公母石峰的来由。
木里东朗石祖
东朗乡位于凉山州木里县、甘孜州稻城县、理塘县三县交界处,世居着藏、苗、彝、汉等民族,这里风光奇丽,有多个神山、神湖。民风古朴,被誉为“香格里拉的后花园”。在东朗乡脚木村,有一座小山顶上竖立着一尊高约1米、直径30厘米、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汉语称“东朗石祖”,藏语称“龚垄杜基”。石柱根部钭插在山坡上,头部翘指无量河对面山坡上的一个岩洞。
相传,很早以前东朗乡脚木村的山上没有岩洞,也没有石祖,村里也算太平。有一年脚木村突发洪水,暴发泥石流,洪水泥石流退却后,村子对面的山坡上露出一个形似女性生殖器的岩洞。从此,这个村子就灾害不断,年年夏季发大水,淹没房屋,冲毁庄稼。更痛苦的是妇女只生女,不生男,久而久之这个村子成了女儿村。后来,村里的头人请了一位法师作法占卜,说是村里的灾害都是对面山坡上的岩洞在作怪,又说这个岩洞是魔女的玉门,阴气太重,生女不生男也是这个原因。怎么办呢,有位喇嘛指点说,必须在山上供奉一尊“石祖”以调济阴阳关系。村民几经周折,从村前的无量河里找到一根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石祖”,把它抬到山坡上,把根部埋入土层,头朝向对面的玉门岩洞。从这以后,脚木村的灾害就没有发生了,人丁也兴旺了,并且既生男又生女,男女协调平衡,人们又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
德昌公母营
德昌县永郎镇,镇政府驻地永定营原名公母营。以一对公母石而得名。在下场口不远处,有一对奇石,一曰公石,一曰母石。公石斜躺,高约1米,长约10米,头东脚西,中腰凸起,形似男根;母石在公石东面不远处,高约8米,弯身面向公石,石中有一凹处,恰似女阴。两石相向而卧,传说公母二石夜合日分,晚上夜深人静时能听得见二石的细语笑声。
公母石的存在历史悠久,清代诗人万正魁专为公母石写了一首诗,题为《永定公母石》,诗云:
天地不生无情物,纵尔无情情亦足。
冥顽至石复可言,犹自多情成眷属。
……
我闻飞有比翼鸟,未必能如石不老。
又闻开有并蒂莲,耐久终让石姻缘。
璧合珠联有时散,织女牵牛隔银汉。
石家伉俪情何深,屈指情场风流冠。
……
有一年冬天,德昌下大雪,天寒异常。有一乞丐晚上到两石之间避寒,两石夜合时夹死了乞丐,破坏了风水,两石从此再也不能合欢。当地百姓深感痛惜。
如今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崇拜石祖的习俗已渐渐淡化。然而,盐源公母山、木里东朗石祖、德昌公母营仍以它奇异的风彩,吸引着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八方游客,发挥着它旅游观光和科学研究的特殊功能。
新闻推荐
罗辑本报记者罗辑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的辅助,农业现代化也将受到城镇化的推动,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带来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对二级市场来说,城镇化一直以来是资金关注的热点,每每提到城镇化,盘面上率先...
理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