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九龙县的王长生传承家风家训获“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王长生家庭获得“四川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少年时母亲曾要求我,长大后给她一份‘如何做人\’的答卷。如果现在交出这份答卷,我想打60分,不知道她能否满意。”站上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领奖台,甘孜州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的王长生的这番话,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12月14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王长生是首次设置评选的四川省文明家庭获奖者代表。这天,1539个单位(城市)和个人(家庭)分别受到不同的荣誉表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被王长生的家庭故事和家风传承打动。
传承家风家训 自编252字人生顺口溜
王长生生长在一个民族大团结的家庭,现在这个家庭已经开枝散叶成为藏汉彝“三结合”的大家庭。自小见惯了父母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王长生对家的理解是:家,拥有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那是家人的欢笑声。
为了守护家人的欢笑声,王长生一直在母亲的教诲中领会家的真谛。“我和爱人有争吵,母亲教育我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我升级当父亲后,打骂儿女时母亲站出来,她说孩子是在人生的舞台排练和表演,他们需要掌声和鼓励,不是谩骂和打击。”王长生回忆,母亲的教育最后变成了13字箴言——“孝是百善之首,爱是最好的礼物。”
王长生年少时,母亲讲过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人好变,做人难,能把做人的道理搞懂一半,你才算半个人。”如今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母亲留给他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试卷,成了他传承家风家训的动力,他用母亲的教诲去孝敬老人、教育子女、经营家庭。
“……荣华富贵莫稀罕,相亲相爱求百年。本是天生男子汉,对待家人肚量宽。对待儿女要会教,双方老人要尽孝……”在大会现场,王长生念了一首252字的打油诗,他说:“如何尽孝,如何安稳家庭关系,我将它们全部浓缩在了这首顺口溜中。”
言传身教最重要 参加200多场宣讲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长生觉得,母亲布置“试卷”是想告诉他塑造和传承家风的重要性。现在他想好了,自己回答的这一份人生答卷,还要留给儿孙。
在王长生看来,家风尤为重要,小家聚大家,许多小家庭就组成了社会,家风的好坏,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的优良。
“教导孩子,主要是言传身教。”王长生表示,言传身教虽只有短短四个字,却是最有效的方式。幼时,父母对长辈的孝敬让他终身难忘。如今,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王长生把80岁的老父亲接下山,与自己同住。年迈的老父亲行动有所不便,王长生每日都将饭菜送到父亲手中,三餐喂食,并帮助父亲穿衣、洗澡,并让儿女们学习敬老、尊老、养老。
不仅在自己家里,王长生还把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迄今为止,他已经参加了200多场宣讲会,走遍全省,讲的主题正是家风家训。“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到更多人。”王长生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有更多的家庭拥有优良的家训家风,一定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建立更加优秀的社会风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罗田怡李媛莉
新闻推荐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记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九龙县耳朵村
■本报记者田杰国庆前夕,记者驱车来到距九龙县城83公里的踏卡乡耳朵村。在整洁、端庄、大气的村文化活动广场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村活动中心前那杆杆高高耸立的旗杆上,50多名身着彝、藏、汉...
九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