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高原天高气爽,美景怡人。9月26日上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雀儿山隧道开通仪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建者、设计方、周边群众欢聚于此,共同见证海拔4378米的世界最高海拔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这一历史时刻。
11时许,在厚重的礼炮和喜庆的礼乐声里,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通车撞彩仪式拉开帷幕,嘉宾们坐上通行车,穿越了这条长达7079米的超长隧道。
“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我非常高兴和自豪!”作为观礼嘉宾的全国劳模、雀儿山五道班原班长陈德华发出了幸福的感慨,他告诉记者,为了守护雀儿山公路,60多年来,在海拔4889米的五道班驻地,前后有18任班长见证了雀儿山老路的风霜雪雨。如今,随着雀儿山隧道的通车,现在驻地的9名员工将成为雀儿山上最后一批道班工人。“坚守高原、挑战极限、穿越巅峰、拼搏争先的高原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他坚定地说道。
为什么几代藏区百姓都盼着这条隧道通车?陈德华告诉记者,过去,要想从德格前往成都,所有过往车辆必须翻越主峰海拔6168米、垭口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缺氧、极寒,川藏公路的雀儿山段常被称为“川藏第一险”。
“3000多名施工工人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挑战生命极限,攻克天堑难关,才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绝境,建成这条7079米的超长隧道,不容易啊!”在陈德华看来,这短短的10分钟融入了参建者10年的设计心血,5年的艰苦施工才铸就了这座历史的丰碑。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雀儿山隧道设计负责人蔚艳庆告诉记者,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1.5亿元,于去年11月10日完成贯通。新建成的雀儿山隧道施工线路全长8955米,其中,隧道主洞长7079米,双向两车道隧道洞口海拔高度4378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
“新建的雀儿山隧道,较原路节约里程近20公里,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10分钟,将确保常年安全畅通,不会因冰雪而封路。”蔚艳庆表示,雀儿山隧道是四川公路史乃至中国公路史上的一次严峻挑战,通车后将彻底改变川藏北线雀儿山段的路况,成为今后高海拔地区隧道制定规范和建设的蓝本。
“这些年,我们无偿赠送水泥和片石给村民们修建房屋,为藏区学生捐资助学,帮助当地村民平整温泉场地,为317国道六道班清理雪崩路段等。”业主方川高公司下属俄岗公司甘孜县工程处处长孙代说,由于项目地处藏区,5年来,项目施工人员与藏区群众结下了鱼水之情。“当地的村民们还到项目部给我们献哈达,送牛奶……”这都为项目能在偏僻的高原顺利开展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路地环境。
“‘老鹰也飞不过的山峰\’——雀儿山被征服了!我和我们村的所有老百姓都十分欣喜,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帮助,相信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柯洛洞乡独木岭村支部书记桑泽情不自禁地告诉记者,过去路不好走,每次过雀儿山经常因为大雪天气堵在山上,现在隧道通了,进出德格方便多了,看着天堑变通途,桑泽的眼里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幸福光芒。
“现在雀儿山隧道已经顺利通车,这一世纪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条幸福大道将带动藏区旅游、农牧产品销售、藏区文化产业等经济大发展,人民群众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快!”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郑天强表示,雀儿山隧道的通车,实现了藏区各族同胞几代人的梦想,对他们来说,此后不仅有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同时也为甘孜州和西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藏区人民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幸福之门。
本报记者 张杨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余应琼)日前,笔者走进甘孜县斯俄乡吉绒隆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现场,挖掘机、搅拌机和运输车等设备不停地作业,施工方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开展作业,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
甘孜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