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街道。
昔日“风吹垃圾跑,夏天行人戴口罩”的现象不见了;街道上到处乱喊乱叫的流动摊点游击队,全部规行就市;曾被群众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墙体广告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都是甘孜县“创卫”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2015年12月25日,甘孜县顺利通过省爱卫办专家组考核验收,正式步入“省级卫生县城”的行列。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不仅仅是为了拿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创卫\’的科学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水平,让各族群众共享创建成果。”这不仅是甘孜决策者们的共识,也是该县“创卫”成功的关键。
“创卫”督查全覆盖
“‘创卫不是唯一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借助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动员全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一席话意味深长。
思想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自2014年“创卫”工作启动后,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办公,深入到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检查督办整治、整改情况,现场解决突出问题。县“创卫”领导小组不仅设有办公室和实施组、督查组,详尽规定相应职责,而且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和督查通报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全县各部门、单位也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全面启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创卫”工作启动以来,围绕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传染病防控、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该县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使全县“创卫”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全民参与高潮迭起
群众是“创卫”的主体,也是“创卫”的最终受益者,“创卫”不仅要经得起专家考核,更要经得起群众检验。为此,该县“创卫”始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食住行”和环境秩序等问题积极推进。
为营造浓厚氛围,该县利用电视、宣传车等媒体开辟“卫生县城大家谈”“创卫曝光台”等专栏,并通过大型宣传、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四进”活动,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大型主题活动,使创卫工作家喻户晓,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创建的热情。同时,县教育局将创卫纳入了各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卫生城”,各族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甘孜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的“创卫”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创卫”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区环境在优化,群众的生活品质在提升,一种崇尚文明清洁、和谐有序的新风尚,在甘孜县逐步形成。
环境整治扮靓市容
一组组数据彰显了甘孜环境卫生之变:投入35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老城区解放街道路、给排水、人行道、线路乱象;投入300万元,新建和改造四个公共厕所,添置环卫洒水车、垃圾清运车4辆,垃圾桶、果皮箱560个; 投入400万元,实施甘孜市政环卫外包项目;投入100万元,添置停车线、停车点标示标牌,增设道路隔离栏5000余米;投入500万元,改造市政路灯、人行道、强弱电、红绿灯、给排水等;投入12万元,制作“便民张贴栏”,整治了“牛皮癣”现象。同时,结合新村建设,对城中村的道路、房屋风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进行了改造提升。
“不‘撒胡椒面\’,甘孜将一揽子计划重点锁定老百姓期盼的领域,一系列‘组合拳\’使得一大批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症\’得以根治。”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创卫”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4300万元,新建甘孜县第二水厂项目,建成了日供水达1万吨的标准化自来水厂,并完成了18公里引水管道等附属工程和治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投入1100万元,划拨10亩土地,整体搬迁老车站;投入3340万元,提升县城污水处理能力;投入2000万元,改造提升县城绒岔河道;投入150万元,解放街停车场;投入100万元,新建甘孜县东大街第二菜市场,并集中对城区主要街道和城区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进行整治。
此外,该县还从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建筑工地环境、环境保护治理、单位社区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整治扬尘污染、整治违规散放牲畜和加强卫生监督等多个工作领域入手,着力夯实各项基础工作,推动城市环境实现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提升。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该县城市总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市环境、饮食食品、公共场所卫生有了明显改观。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新甘孜展现在世人眼前,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荡漾在各族群众心头。
新闻推荐
郭达桥菜市,卖鲜鸡的老板正在按顾客的要求把鸡宰成小块。康定中桥工人们正在铺沥青路。农村信用社康定总行客服经理正询问一名老伯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环卫工人正在打包刚刚扫起的垃圾。甘孜县国税...
甘孜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